美聯儲退出QE 鋼市或呈先抑后揚態勢
來源:中國聯合同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華爾街日報日前曾報道,美聯儲正在籌劃退出“量化寬松”(QE)政策。針對QE退出對鋼材市場的影響,蘭格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陳克新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貨幣數量寬松的退出,將…
華爾街日報日前曾報道,美聯儲正在籌劃退出“量化寬松”(QE)政策。
針對QE退出對鋼材市場的影響,蘭格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陳克新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貨幣數量寬松的退出,將是一段時期以來美國經濟政策的重大調整,勢必對鋼材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呈現先抑后揚態勢。”陳克新從以下方面分析了QE退出對鋼材市場的影響。
他分析,如果美聯儲真的退出QE,收緊流動性,勢必減弱其金融性需求,導致避險和炒作“熱錢”退出,擊破“溢價泡沫”。受其影響,短時期內鋼鐵及礦石、焦炭、石油等商品價格都將弱勢運行,在國際投行與對沖基金的推波助瀾之下,也不排除再探新低可能,上述商品生產企業的日子不太好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的脆弱性,即使美聯儲決定退出QE,估計其退出進程也較為溫和,將采取逐步減少購債步驟,而非一步到位。因此,美聯儲退出QE,對于鋼鐵及礦石、焦炭等原材料行情影響,尤其是對于實體經濟需求影響,也較為溫和,經過一段時期跌落以后,市場行情將趨于平穩。
另一方面,美聯儲退出QE,短時期內會惡化中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考慮到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低于預期,發電量、煤炭消耗均不理想,5月份匯豐銀行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滑至50榮枯線下方,下階段經濟繼續減速的憂慮,將提高決策部門出臺穩增長措施的可能性。在多項穩增長舉措中,如果金融機構能夠降息,其對鋼材市場需求與信心的提振,一定超過以往所有政策的總和。
他還表示,美聯儲退出超寬貨幣政策的前提條件有三個:一是經濟復蘇獲得鞏固;二是失業率降至較低水平;三是物價漲幅不高。因此,如果美聯儲真的退出QE,在不錯判形勢的前提下,那就意味著實體經濟開始進入穩步上升通道,GDP增速、就業率與物價指數等指標趨勢狀況均為良好。
美國經濟鞏固復蘇勢頭,股市與房地產價格上漲,就業率大幅升高,勢必使得社會財富效應擴張,居民收入增加,進而推高終端產品消費需求,主要是住房、汽車和耐用消費品購買力的大幅增長,進而推動建筑業與制造業的繁榮,產生上述行業對于鋼鐵及原材料的巨大需求,產生對于相關商品的風險偏好。
美國是現階段全球經濟最大、最為重要的發動機。一個美國的終端消費需求,相當于十幾個中國。美國經濟的復蘇,對于拉動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鋼鐵需求增長,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應該說,實體經濟需求旺盛,消費者購買力增加,才是鋼鐵、礦石等商品價格行情高位運行的真正基礎,投機資本只是在此基礎之上推波助瀾而已。因此,美聯儲退出QE,在暫時性壓制市場行情以后,勢必因為實體經濟需求的強有力復蘇,產生長遠的、更為強勁的價格行情向上推動力量。
當然,實體經濟需求旺盛對于鋼材行情的推動,比較去金融化所引發的行情打壓,更為緩慢,因此美聯儲退出QE,對于鋼鐵及原材料行情意味著短空長多。
他認為,今年以來,隨著美、日、歐超級寬松貨幣政策的陸續實施,以及逐步見效,發達國家經濟開始復蘇。發達國家經濟重歸增長,消費需求再次啟動,對于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國家當然是個好消息。這些國家制造業與出口貿易的因此繁榮,勢必提振鋼鐵及原材料消費,這就使得其牛市行情重新獲得堅實基礎,得以繼續下去。
最后,他說,必須看到,與超級寬松貨幣政策相比,實體經濟需求旺盛,才是鋼鐵及原料牛市的真正動力。美聯儲退出QE,其實意味著其牛市行情引擎動力的角色互換,這有利于消除價格泡沫,實現鋼鐵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他強調,全球超級寬松貨幣政策對于鋼鐵及原料繼續牛市行情,其實具有雙重力量推動。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救市”效應,刺激實體經濟需求旺盛以外,還在于因為“救市”超發貨幣,所導致的“錢遠多于貨”的嚴重通貨膨脹局面出現,由此而引發的物價全面上漲。
還必須指出的是,如果美聯儲在未來幾個月內決定退出QE,結束每月數百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劃,減少債券需求,導致債券市場供大于求,壓迫其價格跌落。隨著美債價格走低,收益減少,勢必改變風險偏好,引發大量資金從美債市場退出,回歸大宗商品市場領域,也會推高價格行情。
有觀點認為,美聯儲退出QE,意味著流動性收緊,隨之而來的金融機構加息,都會刺激美元走強。受其影響,美元匯率將進入上升周期,鋼鐵及原料亦踏入漫漫“熊途”,甚至于說未來鐵礦石價格會比目前價位暴跌5成以上。陳克新認為此觀點是片面的。
從大趨勢來看,美國絕對不會放棄弱勢美元政策,放棄這一到手的巨大好處。現在之所以暫時容忍日元、歐元大幅貶值,不過是寄希望這些地區經濟重歸增長,拉動美國經濟一起復蘇,同時也為了造成美元暫時性的強勢地位,為美債發行爭取更好條件。包括此次釋放退出QE信息,今后還會有更多動作,其實這都是美聯儲在掌握貶值節奏,完全是一種策略技巧,決不意味著弱勢美元戰略方針的絲毫改變。可以預言,隨著美元升值告一階段以后,美國政府一定會以更大規模印鈔發債來應對。在這種情形之下,流入市場的美元越來越多,其單位貨幣購買力越來越低,未來鋼鐵及原料價格勢必上漲,即便供大于求、產能過剩也改變不了這一態勢,又何來所謂漫漫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