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鋼第一機修廠修復連鑄機扇形段框架實現歷史突破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機械制造公司第一機修廠克服諸多困難,在板材煉鋼廠的大力協助下,首次成功修復板坯連鑄機扇形段主體,改變了該備件只能外委的現狀,將成為該廠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鞏固內部市場,拓展外部…
機械制造公司第一機修廠克服諸多困難,在板材煉鋼廠的大力協助下,首次成功修復板坯連鑄機扇形段主體,改變了該備件只能外委的現狀,將成為該廠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鞏固內部市場,拓展外部市場增添了砝碼。
板材煉鋼廠現有3條連鑄生產線,原有扇形段均為進口備件。近年來,隨著進口設備國產化逐漸深入,扇形段備件基本實現國產化。但由于其需要定期修復,依靠外委維修,既影響正常生產,又給企業造成一定費用的支出。基于此,在本鋼集團決策層的大力支持及相關職能部門協調下,修復扇形段框架的任務交給了第一機修廠。
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板材煉鋼廠成立了由設備副廠長擔任組長的扇形段技術研發組,與第一機修廠技術人員一道共同研究修復方案。該廠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完善、分解、轉化和整理技術圖紙任務,為圓滿完成此次修復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工裝準備方面,該廠一、二加工車間分別成立了扇形段修復項目部,由專業技術人員直接負責跟蹤監督管理。
負責修復任務的一、二加工車間,依托現有技術裝備,選調精兵強將,精心組織修復。面對新任務、新要求,他們實施產線承包方式,從焊修到制作直至裝配,實現“一條龍”承包,責任落實到人。同時,他們組織生產骨干在除銹、噴漆、焊修,上機床二次加工、裝配等工序中,嚴格按照修復網絡圖穩步推進,確保扇形段框架修復保質保量保工期。針對扇形段裝配公差尺寸為5道的實際,該廠決定加工任務完全由數控龍門銑床承擔。為了充分挖掘設備潛能,他們采取歇人不歇馬的方式,職工實行倒班作業,連續加工,既提高生產效率,又確保了修復質量。由于修復部位需要不銹鋼堆焊,易產生氣孔夾渣等缺陷,車間選派具有精湛焊接技術職工承擔此任務,確保焊接質量。目前,該廠已修復4組扇形段框架,正投入到15組扇形段框架的主體修復中。
成功修復板材煉鋼廠板坯連鑄機扇形段框架,為該廠修復同類備件,外攬活源奠定了基礎。目前,該廠已與國內某公司初步達成有關技術協議,即將進入商務合同簽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