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鋼貿貸款風險
來源:招商證券|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月末上海地區鋼貿貸款到期和隨之而來的銀行起訴鋼貿商的案件開庭,加大了市場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本文將就目前銀行在鋼貿領域的授信模式、規模和風險點做一個簡淺易懂的分析,方便大家更全…
3月末上海地區鋼貿貸款到期和隨之而來的銀行起訴鋼貿商的案件開庭,加大了市場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本文將就目前銀行在鋼貿領域的授信模式、規模和風險點做一個簡淺易懂的分析,方便大家更全面的了解銀行鋼貿授信及這一領域風險對行業整體資產質量的影響。按悲觀假設,對行業13年利潤負面影響預計在2%左右,風險可控。
1、定義:鋼貿貸款,即銀行對鋼鐵貿易商的授信
主要方式是鋼貿商在向上游鋼廠進貨時需先付貨款,它們通過資產抵質押或擔保等方式獲得銀行貸款或承兌匯票來支付,然后銷售鋼材給下游客戶回款后,向銀行還本付息。
2、鋼貿貸款的模式
1)不動產抵押貸款:在供應鏈金融興起之前,鋼貿商取得貸款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通過房產抵押獲得相應抵押率額度內的貸款。
2)擔保貸款,包括擔保公司介入、鋼貿行業商會內的互保聯保模式。
3)質押貸款,主要是以倉單質押為主的供應鏈融資模式:銀行為鋼貿商墊資并收取保證金,向鋼貿商上游的生產企業鋼廠開具承兌匯票(鋼廠需給出回購保證,以防鋼材滯銷)。鋼廠收到承兌匯票后生產(鋼材生產周期一般為1-2月),接著將貨物存入銀行許可的倉庫,倉庫將貨物提貨單(又叫倉單)交給銀行,銀行開具發貨通知,鋼貿商提貨并開始銷售,然后兌付銀行的承兌匯票。
3、鋼貿貸款的風險分析
行業背景:在供應鏈金融模式發展成熟之前,鑒于鋼貿企業缺少固定資產、資金占用時間較長的特點,銀行對鋼貿商的貸款一直謹慎,主要是房產抵押融資,規模相對不大。
隨著2005年以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通過創新擔保和質押方式給鋼貿商放貸的方式逐漸活躍。特別是2009年的“四萬億”刺激,在銀根放松背景下,銀行紛紛通過創新方式(互保聯保、倉單質押等)對鋼貿企業融資,一方面通過鋼貿商保證金存放得到大量存款,另一方面完成了向中小企業放貸指標、獲取可觀的利息和中間業務收入。
在鋼價上漲及銷售旺盛階段,這些創新的融資可謂多方共贏。然而2011年下半年國家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加強對房地產和融資平臺的調控,鋼材下游需求走弱,12年出現鋼材購銷價“倒掛”現象,使得前期過度擴張或違規吸貸的鋼貿商陷入信貸危機,銀行對鋼貿行業授信的收縮使其雪上加霜。
主要風險點:
第一類以房地產抵押為主的鋼貿貸款是銀行傳統的授信模式,也是在除在上海以外地區的主要鋼貿授信模式,雖然近期鋼價在下跌,由于抵押率普遍在50%左右,風險相對較小。
第二類通過擔保公司或通過商會聯保、互保的鋼貿貸款。通過商圈或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擔保給企業放款,如果產生問題,可以讓相互擔保的企業或者實力較強的核心企業代為還款。然而當整個行業面臨困難時,一家企業出現問題易導致風險傳導至整個聯保鏈。
第三類倉單質押貸款,在正常情況下,銀行有鋼貿商的保證金、有可以提取貨幣的倉單、還有鋼廠的回購保證,在三重保證下風險是相對可控的。然而問題在于,銀行對這一操作流程的細節如果跟蹤不到位,鋼貿商和倉儲企業可以通過開出虛假倉單和重復質押騙取質押品價值數倍的銀行貸款。
4、鋼貿貸款規模及對行業資產質量的影響
據21世紀網數據,2011年末全國鋼貿類貸款總額約1.89萬億,占銀行業貸款總額約3.5%。通過與鋼鐵行業人士溝通,目前這一領域出現風險的主要集中在上海及華東地區。而根據上海銀監局數據,2012年9月份,上海地區鋼貿類貸款余額1975億,占當地貸款余額4%。
根據目前上市銀行披露信息,投資者較為關心的民生銀行2012年末鋼貿類貸款余額約300億,12年末這一領域不良貸款余額5.9億,不良率約2%。公司在上海的鋼貿授信中,抵押方式占比達50%以上,動產質押占比不到6%,且已針對這類貸款計提了充足的撥備,我們預計這類貸款不良的產生對公司13年利潤的負面影響在3%以下。
雖然未來鋼貿領域風險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我們認為這類貸款風險主要出現在前期過度投放和操作不規范的領域,即上海地區較為普遍。做一個悲觀的假設,若上海地區近2000億的鋼貿貸款產生了10%的不良率(損失率),那么200億的不良損失對于整個行業1.6萬億的稅前利潤而言,負面影響在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