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創:嚴格環保標準 化解鋼鐵產能過剩
來源:證券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3年華北地區出現的持續罕見的霧霾天氣,鋼鐵產能的嚴重過剩給環保資源帶來的壓力,不得不迫使管理層推出嚴格環保標準。4月13日,在2013年第四屆中國鋼鐵規劃論壇上,面對飽受詬病的鋼鐵產…
2013年華北地區出現的持續罕見的霧霾天氣,鋼鐵產能的嚴重過剩給環保資源帶來的壓力,不得不迫使管理層推出嚴格環保標準。4月13日,在2013年第四屆中國鋼鐵規劃論壇上,面對飽受詬病的鋼鐵產能問題,工信部、中國鋼鐵行業協會等明確表示,嚴格的環保標準將成為化解鋼鐵產能過剩的手段。
4月13日,中鋼協黨委書記劉振江在上述論壇上表示,2012年鋼鐵企業基本上是賠錢或者微利,“原想今年鋼鐵行業的情況好于去年,結果今年一季度行業形勢并沒有明顯的改觀,行業形勢依然嚴峻,前三個月的效益一個月不如一個月”,鋼產量增加過快是主因。
中鋼協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鋼鐵行業慘淡經營已經持續18個月之久,2012年經歷了最為困難的一年,原以為2013年會有所好轉,現在從一季度看來依舊嚴峻。
而之所以慘淡低迷持續如此長時間,與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有著密切聯系,“現在中國鋼鐵工業確實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而且產能過剩總量高達2億噸,”李新創表示。
李新創認為,鋼鐵產能過剩是投資無序,透支鋼材消費,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以及現有鋼鐵行業退出機制不完善造成的。
“產能過剩帶來了巨大的浪費,也帶來了資源環保的巨大壓力,”李新創稱,尤其是2013年伊始,華北、華東地區持續出現大面積霧霾天氣,范圍之大,污染之重,持續時間之長,多年罕見。
因此,李新創表示,在未來化解鋼鐵產能過剩這方面,嚴格能源環保標和總量限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并配套一系列財稅政策,將是未來破解當前淘汰落后困境的重要途徑。
值得佐證的是,4月2日,工信部披露了第一批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鋼鐵企業名單,而知名的華北區河北省和首都卻沒有一家鋼鐵企業進入第一批名單。
分析師表示,4月2日工信部公示第一批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鋼鐵企業,頗具諷刺意義的是,國內第一產鋼大省河北省居然沒有一家企業上榜,國內最大的鋼鐵企業河北鋼鐵集團不在其中,首鋼京唐鋼鐵、首鋼遷安鋼鐵也不在其中。不知道是否和華北地區的霧霾天氣有關。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在上述論壇對本刊記者介紹,4月2日,工信部公示的第一批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45家企業,共有19個省區市3家央企等共104家企業申報,初審有71家企業通過,再次進行專家評審有45家企業獲得通過。
駱鐵軍稱,這45家鋼鐵企業2012年合計產量3億噸,占當年全國粗鋼產量的41.4%,包括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武鋼股份等30家國有企業和沙鋼股份、方大特鋼等15家民營企業。
工信部相關官員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河北省包括中國產能第一大鋼企河北鋼鐵)等都沒有納入第一批符合規范名單,是因為河北地區企業都沒有申報。
在論壇上,一家河北鋼企對本刊記者表示,河北地區鋼企之所以沒有申報,和該區過剩的鋼鐵產能和目前承受的環保壓力有關,因此按照河北省要求,正在進行包括產能、環保等方面要求的結構調整,結構調整之后將會進行申報。
李新創認為,嚴格能源環保標準和總量限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并配套一系列財稅政策,是化解當前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駱鐵軍稱,力爭到“十二五”末,將80%左右的現有鋼鐵產能納入到規范管理范疇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承鋼一季度出口量超去年全年 下一篇:浦項鋼鐵中國汽車鋼板工廠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