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鋼廠利潤大幅收窄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煤、焦、鋼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產業鏈,鋼廠作為焦煤最下游終端用戶,成本轉嫁向下游傳導是可想而知的。 遠處,傳送帶正緩緩將焦炭、鐵礦石、石灰石送入高爐,30分鐘后,一爐鐵水沿著通道流…
遠處,傳送帶正緩緩將焦炭、鐵礦石、石灰石送入高爐,30分鐘后,一爐鐵水沿著通道流進鐵水罐車,高爐邊一些工人在檢修,整個流程僅五六個工人在主控室操作完成。
這一幕是包鋼集團(下稱包鋼)4號高爐所見的場景。
據包鋼內部人士稱,目前包鋼是中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和最大的稀土研究生產基地,已經進入中國千萬噸級鋼鐵企業行列。
包鋼不僅擁有煤礦、白云鄂博鐵礦,還建有獨立焦化廠。在煉焦煤方面,除一部分自主供應外,也從蒙古國進口焦煤。由于地理位置的先天優勢,包鋼一直是蒙古煤的大用戶。
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包鋼工人在高爐邊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去年廠里生產一噸板材虧損100元左右,現在房地產調控,鋼鐵全行業都虧損,至少包鋼稀土還有無縫管、重軌還是賺錢的,總體來說相對于寶鋼、沙鋼等原材料完全依靠進口的企業,還是有優勢的。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中鋼協會員鋼企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54萬億元,同比下降了4.31%,但與此同時,會員鋼企的利潤僅有15.81億元,同比大降了98%。全年累計虧損企業23戶,虧損額高達289.24億元,同比增長了7.39倍。
鋼鐵業上市公司也是“哀鴻遍野”。已披露的201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虧金額較高的前幾名中,鋼鐵業占據多數席位,鞍鋼股份、馬鋼股份、山東鋼鐵、華菱鋼鐵、韶鋼松山皆上榜,其中馬鋼股份預虧近40億元被稱為“虧損王”。
受益國家政策,高鐵及石油管道建設給包鋼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上述包鋼人士稱,作為國內生產重軌的老企業,包鋼為適應高鐵建設研發了百米重軌,通過無縫焊接把100米延長至500米,并通過在鐵軌下加裝萬向輪實現了遠距離火車運輸。
雖然整體環境不好,但細分領域仍有旺盛需求和較好利潤空間,如何從基礎建設所需的普鋼向細分領域所需的高品質鋼材轉型是鋼廠面臨的課題,也是整個鋼鐵行業面臨的課題,更是鋼鐵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持續發展所需解決的課題。
包鋼集團旗下包鋼股份2012年10月公告稱,2012年前三個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5.83億元,同比下降16.6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028.22萬元,同比下降87.42%。
專家表示,鋼鐵業如此萎靡,一方面是市場需求跟不上,而鋼鐵產能過剩又很嚴重,使中國鋼鐵行業陷入極度困難;另一方面,進口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吞噬了鋼企微薄利潤,鋼廠成了鐵礦石巨頭的“打工仔”。
一位鋼貿商表示,去年9月,進口礦跌到三年來的低點每噸90美元左右,隨著鋼廠冬季補庫上升,到今年前兩個月價格漲到了每噸130美元左右,漲幅很驚人。“然而鋼材價格雖然也有較大幅度上漲,卻是有價無市的空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