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電煤合同一單未簽煤企抱團漲價
來源:中電新聞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月28日,記者從河南電監辦獲悉,截至目前,河南省50余家統調電廠與煤炭企業今年的電煤合同一單未簽。在電煤價格并軌政策出臺的第一年,河南煤電雙方的博弈陷入了等待觀望的困局之中。 …
煤電雙方觀望情緒濃厚
“雙方價格預期還有差距,都沒簽合同。”華潤首陽山火電廠核算員楊薛林告訴記者,“去年這時候,重點合同煤的簽訂價格,省內義馬煤礦折合標煤價格是790元/噸,外省陜西黃陵煤礦折合標煤價格大約750元/噸,但后來標煤和原煤價格每噸都跌了30~40元,而今天簽電煤合同時,煤炭企業將價格漲到了去年沒跌時的水平。”三門峽華陽電廠采購部主任張月川也向記者抱怨:“許多煤炭企業希望在此基礎上再加價,并不急于簽合同。”煤電雙方不簽合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河南電監辦一工作人員向記者道出了實情:“以前國家定好漲跌幅度,現在市場化后,還沒有形成穩定統一的價格體制,誰也把握不住價格走向,都想找個平衡點,造成了煤炭企業和發電企業都在觀望,大家都不急于簽合同。”
煤炭企業抱團漲價
“一單未簽是有原因的,今年河南省內標煤價格約790元/噸,但談判時煤炭企業大多要求每噸標煤價格比上個月要上漲20元左右。我們電廠一年用煤800萬噸,這個漲幅讓我們在發電成本上多支出不少經費。”一家火電廠采購部主任向記者訴苦。
煤電談判僵持的主要原因依然是價格。
據了解,煤炭企業提出的方案是合同定量,但現煤價格隨行就市;而電力企業則提出,要么以固定價固定量的方式簽訂合同;要么固定量,全部量都浮動作價,在此基礎上執行一定優惠幅度。與往年情況不同,在今年的電煤談判中,煤炭企業轉入弱勢,電廠合同簽訂的積極性下降,一直頂著煤炭企業的漲價要求。
“但我們受成本影響,降價也不太可能,漲價也不好提,目前省內的煤炭企業與發電企業還沒怎么簽合同,即使簽了合同的也是定量不定價,相當于沒簽,其他省也是這種情況。”一名煤炭企業運銷公司副經理坦言。
火電廠發電以自籌煤為主
電煤合同沒簽,火電廠發電用煤的“口糧”如何解決?張月川告訴本報記者,目前發電用煤主要以自籌煤為主,就是派出采購員外出采購,選擇合適的價位購進,以備應急之需。
據張月川介紹,從目前的采購情況看,陜西5000大卡熱值的原煤價格,車板價每噸為470元左右,運費約為90元/噸。其他火電廠自籌煤也大多從山西、陜西兩省購入,加上運費,比省內電煤價格還要便宜每噸100元左右。
雖然去年7月河南省工信廳與省發展改革委聯合發文,要求將省內煤與電量計劃掛鉤,這一舉措實際上是以此讓省內的發電企業優先購買省內煤,但由于實在難以接受省內的高價煤,許多火電廠還是紛紛到省外尋找便宜“口糧”。據記者最新了解的情況,眾多發電企業去年確定的掛鉤電量對應的省內購煤數量,到現在仍然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