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50億回購藏玄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寶鋼50億回購藏玄機大股東最受益 機構出逃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時隔7年,寶鋼又一次豪爽出手。2005年8月25日,寶鋼集團攜40億元增持計劃入場掃籌,力挺4.53元防線。2012年8月27日,寶鋼股份…
寶鋼50億回購藏玄機大股東最受益 機構出逃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時隔7年,寶鋼又一次豪爽出手。
2005年8月25日,寶鋼集團攜40億元增持計劃入場掃籌,力挺4.53元防線。
2012年8月27日,寶鋼股份拋50億元回購方案提振信心,強推5元回購上限。
然而令市場大跌眼鏡的是,這一次機構投資者對寶鋼的回購計劃卻并不買賬,宣布回購后第一個交易日,寶鋼股份股價勉強收出漲停,當日有機構投資者通過專用席位一次性拋售寶鋼股票超過3000萬股。當日漲停價為4.4元,距離回購上限仍有近15%的折價。
“寶鋼股份今年業績比我們此前預計的差很多,如果扣除掉轉讓資產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寶鋼全年業績也就在2毛以內。5元價格,20倍市盈率顯然估值偏高。”一位長期跟蹤寶鋼股份的券商研究員給出機構“倉皇跑路”背后的真實原因。
50億元回購 幕后玄機重重
從40億元增持到50億元回購,在普通投資者眼中寶鋼股份盡顯藍籌風范,然而在一些職業投資人看來,寶鋼股份豪爽出手的背后卻是玄機重重。
“2005年40億元增持方案是寶鋼股份股改的配套方案之一,當時解決股權分置改革處于起步階段,很多鋼鐵上市公司的股改預案引發廣泛質疑,以唐鋼為代表的公司方案推出后股價即暴跌。”資深私募人士王巍直言,寶鋼當初的增持計劃一定程度是為了取悅中小股東,股改方案想獲通過,大股東需要回避表決,存在中小股東聯手否決預案的可能。
在宏觀環境上,2005年全球性資產泡沫的苗頭初現,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原材料遭遇國際游資爆炒。在寶鋼的相關公告中,2005年二三季度業績初現滑坡,主要原因歸結為鐵礦石漲價。在隨后的兩年中,全球流動性過剩演變成一輪極度瘋狂的資產投機泡沫,鋼鐵等原材料價格暴漲,寶鋼獲益匪淺,增持行為也得以大幅溢價。
“如今的市場環境與7年前截然不同,國際鐵礦石價格一路走低,寶鋼也在六七月連續下調鋼材出廠價格。宏觀環境惡化,機構都看不清未來經濟走向,對于寶鋼業績預期普遍進行了調降。”王巍判斷,寶鋼維護股價的方法之所以選擇回購而不是增持,增持更多是看重未來股權增值預期,回購則體現了防御型策略,以壓縮股本提升股票收益,以便更好地過冬。
相隔7年,寶鋼股價保衛戰的實施主體從集團公司過渡為上市公司,與今年年初的一系列資產轉讓不無關系。
根據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在今年2月簽署的資產轉讓協議,寶鋼股份向集團公司出售不銹鋼、特鋼資產,獲得收益90.9億元的現金收入。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上述兩部分資產凈虧7.4億元,第二季度不銹鋼、特鋼資產已經不再合并表報,這一定程度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半年報業績水平。
這筆轉讓看似上市公司撈到了實惠,既剝離了不良資產,又提升了盈利能力。但是實際上受到了輿論的廣泛質疑,不銹鋼、特鋼兩個事業部地理位置優越,廠區具備較大土地增值潛力,曾有南方媒體做出估算,僅僅兩塊土地的拆遷補償金就會超過250億元。從轉讓結果來看,上市公司僅僅獲得了90.9億元的現金收益。
大股東寶鋼集團一只手廉價收購上市公司資產,另一只手卻發動了“回購”游戲。
按照寶鋼股份拋出的回購計劃,公司準備在回購方案通過的12月內,以交易所集合競價的方式,按不超過5元/股的價格回購股份,回購總額最高不超過50億元。回購股份數約10億~1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約5.7%,占社會公眾股約22.8%。
“寶鋼股份可以實施回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轉讓資產獲得的現金流入。”國都證券煤炭、鋼鐵行業分析師王樹寶認為。
目前大股東寶鋼集團持股寶鋼股份約131億股,占到總股本的75%。方案推出后第一個交易日寶鋼股份股價即上漲10%,大股東持股市值增長60億元,如果最終回購計劃將股票價格推升至5元以上,寶鋼集團股權增值超過120億元。收購上市公司資產付出的90.9億元資金在股權增值過程中盡數完成“對沖”,同時還賺了30億元。
記者致電寶鋼股份證券事務部,詢問在回購計劃推出過程中,上市公司是否與大股東進行了充分溝通。相關工作人員的回復極為委婉,“上市公司董事長以及眾多高管均在集團公司有任職,相關方案是董事會擬定的。大股東方面是否知情,并不方便評價。”
7年前40億元增持計劃護航股改,7年后50億元回購玩轉騰挪游戲,大股東的如意算盤打得確實精明。
機構不買賬 拋“鋼”跑路
寶鋼股份回購方案一經亮相,就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多數普通投資者樂觀地認為,寶鋼股價會迅速逼近5元的回購價位,然而在僅僅一個漲停過后,寶鋼就出現回落。當日成交報表顯示,兩家機構專用席位合計賣出超過1.4億元股票,而買入的機構席位僅僅買入1692萬元股票。機構投資者利用回購利好消息在大肆拋售股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大多數主動型股票基金都已經將類似寶鋼股份這樣的股票剔除在股票池外,持有寶鋼的多為被動的指數型基金。
從寶鋼股份中報公布的持股明細來看,除華安、銀華、長信3家股票型基金持股超過1500萬股外,其他重倉基金均為被動指數型基金。8月28日的成交報表中,一家機構就一次性拋售了超過3000萬股,場內持有足夠股份的也僅僅為華安、QFII新加坡主權基金兩家。
雖然通過轉讓資產,寶鋼股份使資產盈利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但持續惡化的經濟形勢,依然讓機構對寶鋼的前景充滿疑問。
寶鋼股份中報每股收益高達0.55元,但如果扣除掉轉讓資產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公司經營狀況惡化態勢明顯。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商品坯材1185.5萬噸,其中獨有技術領先產品銷量554萬噸,實現營業收入981億元,營業利潤27.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9.8%。二季度收入和毛利率有所改善,但是三季度開始鋼材價格持續下跌,有券商預計前三季度業績可能表現非常差。
在8月29日寶鋼股份舉行的中期業績說明會上,總經理馬國強也承認,因鋼材需求不佳,同時下半年產修和年修較為集中,故下半年公司產量將適當調整。
“對鋼鐵企業來說,一般年底前要進行存貨減值處理,對市場和賬面價格進行核對,市場價低于購置價格,按照財務要求,必進行減值處理。”王樹寶向記者表示,寶鋼四季度業績仍然難以做樂觀估計。
一方面,寶鋼股份的業績狀況讓市場充滿擔憂;另一方面,如果回購按計劃完成,大股東所占股份將大幅提升,公司一股獨大的情況越發嚴重。
寶鋼股份總股本約175億股,大股東寶鋼集團持有約131億股,持股高達總股本的75%。前述寶鋼人士給記者作出估算,如果回購10億~12億流通股,大股東比例 79.5%~80.3%。
根據證監會相關規則,中小型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上限為85%,大型公司持股上限為90%,如果大股東持股超過上限水平,上市公司會被強制退市。
“我們這次增持的量不是很大,大股東持股提升也比較有限。”在這位寶鋼人士看來,大股東提升持股近5%數量并不大,同時也遠沒有觸發退市紅線。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則對寶鋼的回購計劃發出疑問,海外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大多數是為了對抗惡意收購,大股東主動縮減流通籌碼,同時也有一些公司是通過回購提升公司每股賬面收益水平。但通常來講,這些公司都是股權較為分散,類似寶鋼股份這樣股權高度集中的公司進行回購案例并不多。
對于回購計劃最終能否按計劃完成,張剛的回答耐人尋味:“如果股價回升到5元以上,按照規則,寶鋼就會停止回購。全額回購也是回購,回購1股也是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