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對我國稀土政策再發難 專家稱謹防“兩面夾擊”
來源:人民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有專家表示,一方面減少從中國進口稀土,另一方面又向WTO訴訟,要謹防他國對我國稀土行業的兩面夾擊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政府于6月27日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問題,與美國、歐盟共同向世…
有專家表示,一方面減少從中國進口稀土,另一方面又向WTO訴訟,要謹防他國對我國稀土行業的“兩面夾擊”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政府于6月27日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問題,與美國、歐盟共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設置專家組進行審理的要求。WTO預計于7月成立專家組,對中國實施的出口數量限制及征收出口稅等措施是否違反WTO規則進行調查,如認定違反了世貿規定則,將建議中國進行改進。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則新聞發布前的,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才發布了《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指出,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
同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于6月26日表示,中國對稀土開采、生產和出口的管理,完全基于保護資源、環境和人民健康為目的。今后中國將繼續在統籌考慮國內資源和生產、消費以及國際市場情況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年度稀土出口配額總量。
而僅過了2天時間,日、美、歐盟為何再次搬出了中國稀土出口違反WTO規則的話題呢?
謹防他國兩面夾擊我國稀土
據記者了解,日本近日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日本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急劇減少從中國進口稀土,今年前4個月同比減少了69%。據悉,日本稀土產業界也正在積極研究稀土替代技術,利用供應多樣化的戰略來擺脫對我國的稀土依賴。同時美國、日本、歐盟與我國在稀土貿易糾紛上的磋商未有結果,貿易官司的風險依然存在。
有專家指出,實際上,稀土出口貿易的萎縮在2011年時候就已經開始顯現,當時我國稀土出口配額只使用了61%,業內此前的分析指出,我國稀土價格上漲劇烈導致了國外企業減少進口。但還有一原因,日本企業正在加速推進稀土采購渠道的多樣化和脫稀土技術的開發與普及,對于稀土中儲量比較大的鈰和釹等,預計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礦山公司將從今年起向日本供貨。
“稀土本不是中國獨有的資源,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均有大量的儲存。不過,稀土開采破壞環境,所以上述這些國家均將自己國內的稀土資源‘冷藏’起來,或者刻意的少量進行開采。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這本身已經不能單拿貿易來說事。”昨日,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稀土業內專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更有業內專家表示:“目前,他國向WTO提起的貿易訴訟,主要是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而這次糾紛與其他貿易爭端不同,擺明了是要求中國出口稀土,而中國因開采稀土造成的環境污染,與他們無關。一方面減少從中國進口稀土,另一方面又向WTO訴訟。我國稀土出口政策,要謹防他國對我國稀土行業發展的‘兩面夾擊’。”
管理層介入稀土行業治理
“上述國家對于我國稀土政策的質疑,正好為我國稀土產業敲響了警鐘,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不只是正面回應其他國家的質疑,更應苦練‘內功’,加強我國稀土資源開采的管理,加強稀土資源出口的管理,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稀土產業鏈。”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
2012年4月,我國稀土行業協會成立后,不論從政府層面,還是協會層面都已經開始著手我國稀土行業管理的工作。
2012年4月,我國稀土行業協會成立后,不論從政府層面,還是協會層面都已經開始著手我國稀土行業管理的工作。
近日有消息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一行到包頭市調研稀土產業發展情況,蘇波一行先后到白云鄂博鐵礦、包鋼尾礦庫,包頭國家稀土高新區等地考察,實地了解從礦石開采、選礦、冶煉分離、功能材料到終端應用的稀土生產全過程。在調研過程中,他要求包頭市在稀土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等方面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繼續在清潔生產、創新發展等方面做出表率,并鼓勵包鋼集團積極參與全國范圍內的稀土行業整合。
另有消息稱,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信部、商務部聯合組成調研組,到江西省贛州市稀土企業調研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政策,了解企業資源綜合利用情況,考察廢舊資源利用生產工藝流程及安全、環保情況。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包鋼稀土正領頭籌劃該交易平臺的建設。而作為平臺的載體,稀土交易所計劃于2012年8月8日正式宣布成立。此前蘇波曾透露,就推出稀土交易平臺問題,稀土行業相關企業已進行了多輪磋商,力求稀土的價格能夠完全在市場競爭當中形成,不斷規范稀土市場價格體系。
“上述一系列動作,已經表明監管層面開始著手相應的工作,以治理我國稀土行業曾經存在的亂象,這對于國內稀土行業來說無疑將起到推動作用,也是對于其他國家對于我國稀土政策質疑的另一種回應。”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對本報記者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