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業:“總量控制”難度大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總量控制是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關鍵詞,3月22日發布的規劃揭曉了2015年生產能力控制總量為41億噸/年。從目前煤炭大省和大型煤炭企業的發展規劃來看,41億噸很可能輕易就被突破。歸根結底…
“總量控制”是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關鍵詞,3月22日發布的規劃揭曉了2015年生產能力控制總量為41億噸/年。從目前煤炭大省和大型煤炭企業的發展規劃來看,41億噸很可能輕易就被突破。歸根結底,近年來煤炭產能的高速增長源于煤炭行業的繁榮,煤價持續高位運行自然會吸引大量資金投入,總量控制將很難實現。
據悉,在此次規劃出臺前,各產煤省上報的“十二五”煤炭產能規劃粗略相加已經超過42億噸。以煤炭央企為首的煤炭集團也紛紛披露產能倍增計劃。據知情人士透露,地方政府、煤炭企業和主管部門就產能分配問題的博弈,是導致規劃出臺時間一再推遲的原因之一。而最后定調“41億噸產能、39億噸產量”的總量控制,也不乏各方妥協的成分。
“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煤炭需求不斷增加,而在價格市場化的背景下,煤炭行業景氣達到頂峰,煤炭產業投資收益提高,企業效益好,行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大量非煤企業也紛紛涉足煤炭領域,導致全國在建煤炭產能規模幾近失控。
根據規劃提供的數字,2010年全國煤炭產量為32.4億噸,遠遠超出“十一五”規劃的煤炭產量26億噸的目標。而根據今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披露的信息,2011年我國新增煤炭產能9500萬噸,考慮到產能數字一般情況下大于產量,保守估計我國2011年底煤炭產能應該已經達到34億噸以上。
而對煤炭產業投資的狂熱在近兩年的資本市場上也并不鮮見。煤炭業的持續景氣令煤炭資產在資本市場上備受追捧,“觸煤”即漲,上市公司熱衷于賣殼煤企,更多的上市公司出于平抑成本或分享煤炭業利潤高增長等考慮也紛紛“涉煤”、“搶煤”。
“十二五”開局,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出現了變化,經濟持續兩位數的高增長可能告一段落,煤炭需求增速也將隨之放緩。在這種背景下,若煤價走弱,煤炭行業利潤回歸合理,煤炭業的投資也將趨于理性。
不過,就目前來看,煤炭業的景氣并沒有明顯消退。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在節后復工的帶動下略有反彈,秦皇島煤價仍處于770元/噸的高位。對于煤炭企業而言,盡管近兩年煤炭生產成本受政策性因素的影響有所提高,但仍有相當的利潤空間。今年1-2月份,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然高達23%。
相關主管部門領導也認同產能總量控制的不易。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規劃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規劃提出的數字是一個“導向”,通過控總量這種手段和方式進一步促進轉方式、調結構,最終的數字不一定與這個數完全一致,而是“靠的比較近”。他同時表示,中期還要對規劃進行評估,還要做一些調整,所以數字大小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怎么轉方式、結構,怎么把煤炭高效利用、清潔利用做好。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產能負荷逾60% 丹化科技乙二醇項目已有盈利 下一篇:有色金屬走勢壓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