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企業本月集中提價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月13日從多家集裝箱航運企業獲悉,在經歷了2011年以來的航運低迷和虧損后,集裝箱航運企業本月以來開始集體提升運價,一些大型航運企業基本可以扭虧。中海集運一位高層表示,自3月1日起,公…
3月13日從多家集裝箱航運企業獲悉,在經歷了2011年以來的航運低迷和虧損后,集裝箱航運企業本月以來開始集體提升運價,一些大型航運企業基本可以扭虧。
中海集運一位高層表示,自3月1日起,公司到歐洲的航線已累計提價800美元,比最低谷時的600-700美元增長已逾一倍。這一提價決定是跟進全球三大班輪公司的集體提價計劃而作出的;按照目前的運價,中海集運的歐洲線運輸基本可以達到盈虧平衡。
在此之前,集裝箱航運企業一直陷入全面虧損的尷尬,導致企業閑置運力逐漸增多,并加強了艙位互換等合作。
上述高層還透露,包括中海集運在內的集裝箱航運企業,計劃4月再度上調歐洲運價400美元,目前的艙位利用率已達80%-90%左右,而二季度也將進入傳統的航運旺季。
不過,興業證券分析師紀云濤則認為,短期而言,運價走向仍受主要船東聯合提價的左右,而一旦運價漲過盈虧平衡點后,供求關系仍是主要決定力量,閑置運力的復蘇導致艙位利用率下降將影響船東后續提價信心。
航運業專家陳弋也指出,現在航運企業的集體漲價,對于貨主的影響可能過幾個月才會顯現出來。由于我國不少外貿出口企業的利潤率僅維持在3%-5%,運價大幅提升必然減少其利潤,如果航運企業漲價吞沒了其利潤,最終還是會降低航運需求,到頭來其漲價效果可能“拔苗助長”,適得其反,不利于集裝箱運輸的長期發展。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西藏代表團建議提升青藏鐵路運能 下一篇:國內礦石市場供需僵持 港口庫存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