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開始養豬了 你還HOLD得住么?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網易總裁丁磊養豬的消息尚未淡出人們視野時,近日,國內大型鋼鐵企業武鋼高調宣布加入養豬行列的消息,再次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熱議,武鋼養豬背后,折射的是鋼鐵行業的微利困境。手上的鋼鐵股…
當網易總裁丁磊養豬的消息尚未淡出人們視野時,近日,國內大型鋼鐵企業武鋼“高調”宣布加入養豬行列的消息,再次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熱議,“武鋼養豬背后,折射的是鋼鐵行業的微利困境”。
“手上的鋼鐵股票能拋的就盡快拋了吧。連武鋼都養豬去了,你還想玩?”一位股民感慨道。
“與豬為伴”成為一種流行?
日前,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林媒體見面會上表示,“鋼鐵業已進入寒冬,預計持續5年以上。下一步,武鋼將加大相關產業的投資力度,并將涉足第三產業,開始養豬、養雞、種菜。”
據其介紹,今年武鋼集團準備建“萬頭養豬場”,并成立“城市現代服務公司”,涵蓋城市居民生活的全方面,大到買房買車,小到通下水道換燈泡,都能代理。按計劃,武鋼將對非鋼產業投資390億元。
據了解,武鋼養豬種菜的靈感,來自武鋼十萬員工的吃飯問題,“因為每天快餐供應幾萬份,肉、菜需求極大,均需大量外采。目前,武鋼后勤集團公司已在新洲區洽談養豬場,約有1萬頭豬,今年底有望出欄”。
鄧崎琳坦言,“明年及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鋼鐵企業將普遍處于微利甚至虧損局面。而武鋼因鐵礦石資源短缺、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影響,面臨更大壓力和考驗。”
據報道,武鋼集團擬下調2012年全年經營計劃,年銷售額調至2300億元,利潤調至30億元。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企業或個人,其中不乏國外投資資金,正加緊步伐進入養豬行業。2008年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就曾被媒體曝光“正在養豬”。
資料顯示,從2010年到2011年,國內有十余家企業在“高調”養豬。2011年,雛鷹農牧投資40億元,欲在河南投建國內規模最大的生態豬養殖基地。同年,新希望集團宣布未來5年在遼寧投資50億元,包括養豬300萬頭。此外,順鑫農業擬800萬增資2個種豬的繁育公司。而美林基業總裁劉遠德,計劃將投資1.5億元建立廣州最大的單體養豬場。而聯想投資、九州投資等企業,在進軍養殖業領域各有其規劃。
眾多原來與農業有關或無關的企業,都走上了種菜養豬的道路。
1公斤鋼材價格抵不上4兩豬肉
根據“我的鋼鐵網”最新數據,3月2日20mm螺紋鋼全國平均價格4284元/噸,同規格三級螺紋全國均價為4411元/噸。有人就此算了一筆賬:眼下螺紋鋼的價格每公斤還不到4.5元,而最便宜的豬肉每公斤已近26元,“1公斤鋼材的價格竟抵不上4兩豬肉,這讓人情何以堪?”
“造鋼鐵不如賣豬肉”,北京科技大學金融工程系教授劉澄認為,武鋼的這一選擇,是如今鋼鐵行業整體利潤低迷狀態下的一種無奈之舉。
據工信部最新資料顯示,2011年,我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為2.42%,遠低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7%的平均水平。2011年第四季度,這一數據更是降至0.4%-0.5%,鋼鐵行業效益跌入2008年來的最低點。
我國鋼鐵行業已進入微利、經營困難的嚴冬,據預測,這一時間跨度可能長達三五年。當前形勢下,鋼鐵企業該如何過冬?
武鋼的對策是,在非鋼產業將大手筆投入。鄧崎琳表示,“十二五”期間,武鋼計劃對非鋼產業投資390億元,將涉及高新技術、鋼材深加工、礦產資源開發、資源綜合利用、后勤服務、國際貿易以及城市現代化服務等多個產業。到“十二五”末,非鋼業務收入將占武鋼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將超過30%,非鋼產值將達1100億元。
據悉,華潤集團與武鋼集團于2月22日在武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合作將在天然氣、水泥、金融、電力、地產開發及高新產業和現代城市服務業領域深度拓展。據介紹,武鋼旗下天然氣業務將在湖北、云南、廣西等地開展,預計最終銷售達20億立方米/年,銷售利潤可達到每年7億元。接下來,武鋼與華潤集團還將在飲料、舊城改造等領域展開合作。據透露,從舊城改造方面的非鋼業務中,武鋼可獲得幾十億元的收益。
數據顯示,2011年,武鋼“非鋼產業”預計實現營業收入600億元,實現利潤20.8億元,占比七成左右,成為重要經濟支柱。
“加大對非鋼產業的投入,既是克服三五年鋼鐵冬天的生存需要,也是鋼鐵企業提高綜合實力的現實需要。”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林坦言。
“中國鋼鐵工業產能急劇擴張的時代已基本結束。企業涉足非鋼項目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壽榮說,鋼鐵生產經營面臨的產能嚴重過剩、產業集中度低、控制能力弱以及資源、能源、生態環境三重壓力越來越大。眾多因素的制約,將促使中國鋼鐵工業進入調結構、轉方式、中低速增長時代。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鋼鐵整體行情的低迷,國際鋼鐵企業紛紛“不務正業”,非鋼產業占比多數超過總收入的三成以上。
據悉,德國最大的鋼鐵產業集團蒂森•克虜伯公司,非鋼產業占50%份額,旗下的電梯制造已成為全球三大生產商之一。印度塔塔的非鋼產業也達到了40%。日本最大的鋼鐵公司新日鐵,非鋼份額也占總規模的35%左右,涉足領域極其廣泛,包括工程、城市規劃、不含鐵金屬等。
“一窩蜂”背后的尷尬
不過,對于武鋼養豬這一舉動,養殖業內專家并不太看好。“養豬并不是外界所認為的那么賺錢,2008年是外資進入養殖業最多的時候,但是經歷2009年和2010年的低迷后,現在很多已經虧損和退出。”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坦言。
馮永輝進一步指出,養豬業利潤其實并不高,同時風險很大,深受市場價格波動、疫病頻發等問題困擾。2007-2008年,在豬價狂飆的時候,曾吸引大量外部資本進入養豬業,但隨后卻遭遇了行業低谷。直到從去年4-5月開始,豬價才開始回升并進入盈利。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也表示,從整個世界趨勢講,鋼鐵業將進入下行通道,轉型是必然的。轉型的出路無非是轉型升級、淘汰落后,大幅度壓縮鋼鐵產能,發展非鋼產業,“但問題是發展哪些非鋼產業?非鋼產業到底怎么發展?這才是鋼鐵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
他認為,養豬屬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武鋼進入無可厚非,也不等于不能成功。“但這不是武鋼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在這里武鋼是發揮不了優勢的”,他說,他并不贊成武鋼發展養豬又種菜。他進一步指出,“這是一個傳統的中國企業遇到困難的思維,分散突圍,游擊戰做法。”“比方說摩托羅拉,包括蘋果公司,都遇到很多戰略性的瓶頸,但是蘋果沒有養豬。”
他表示,武鋼應該利用自己的專長,發展高性能的結構產品,把鋼鐵行業做精做透,不應該和一般民營企業在低水平搏斗,同時應把富余的投資能力用在新興產業上。
一位市場人士指出,盡管近年來農業科技備受青睞,但應當警惕投資熱背后的風險,他說:“很多人總喜歡一窩蜂地涌向某個熱點行業,火拼一陣后,發現這個行業不行了,然后退出,又再繼續尋找新的投資領域。這不是在做大做強一個產業,是在打游擊戰!所以說,中國出不了喬布斯,出不了蘋果那樣的企業。”
來自Mysteel的報道顯示,2002年我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全年實現利潤達240億元。當時,在平均毛利率達到15%高點的豐厚利潤驅動下,幾乎所有的國內鋼鐵企業都在想方設法地開足馬力高效運行,以最大限度增加鋼和材的產量,從而獲取更多利潤。
彼時幾乎所有的國內鋼鐵企業都在擴大投資,甚至是其它行業的資金(包括民營或海外資金)也迅速地匯聚于中國鋼鐵業。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輪前所未有的鋼鐵投資熱潮。
“近年來,業內人士其實一直對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憂心忡忡,但各地一浪高過一浪的鋼鐵投資浪潮,掩蓋了大家的憂慮——企業的決策者們也并沒有因為人們的擔心,而改變自己投資鋼鐵的決策、信心和決心。”一位市場分析師無奈地說。
“經過這些年的投資熱潮和產能擴張,留下的是,產能嚴重過剩、產品結構層次低、產業集中度低,以及今天整個行業的大面積虧損和眾多從業人員的悲觀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