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專家呼吁政府加大對甲醇汽車扶持力度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工信部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的消息似乎給甲醇期貨注入了一針興奮劑。2月28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工信部決定在山西省、上海市和陜西省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
工信部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的消息似乎給甲醇期貨注入了一針“興奮劑”。2月28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工信部決定在山西省、上海市和陜西省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將嚴格按照限定地域、限定燃料、限定用車的原則推進。
受此影響,甲醇期貨在最近四個交易日里連續反彈,并重新回到3000元/噸的重要關口上。
不過,與資本市場的積極響應不同的是,甲醇行業中的企業反應卻比較平淡。
中國經濟時報采訪了包括汽車生產商、甲醇控制器生產商、甲醇汽油供應商在內的多家企業。對于試點政策,他們都表示長期來看是利好行業發展,但是對企業而言,短期內還看不到明顯的影響,期待著政策上有更具體的扶持措施。
“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像對待電動汽車一樣,加大對甲醇汽車的宣傳及支持力度。”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專家組成員崔心存告訴中國經濟時報。
一直以來,甲醇汽油因其排放較高的致癌物甲醛而飽受爭議。對此,崔心存表示,甲醇汽油常規排放的一氧化氮、碳氫、氮氧化物都比汽油機柴油機要低。甲醇汽油在使用過程中加入催化反應劑,其甲醛排放也可以達到同汽油機同等的排放水平,甚至還會低一點。
“甲醇汽油絕對不會有環保問題,支持搞甲醇汽車是絕對正確的,反對搞甲醇汽車就是絕對錯誤的。”這位年近80歲的老專家用了三個“絕對”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爭議環保性
甲醇俗稱“木醇”或“木精”,毒性大、腐蝕性強;甲醇的資源豐富,可以再生,屬于生物質能源。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外就有開展甲醇汽車研發和應用的先例,到八九十年代,就有很多成熟的產品上市銷售。
近年來,由于全球石油資源緊張,汽車能源多元化趨向加劇,加上汽車尾氣排放引起的環保問題備受詬病,甲醇汽車又提到議事日程。
與石化燃料相比,甲醇燃料有著更明顯的經濟優勢。實驗數據顯示,出租車如果使用M100燃料,油費可從0.8元/公里降到0.55元/公里,降幅逾三成,1升汽油價格相當于1.6升甲醇。
中國的甲醇汽車項目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由原國家科委、交通部及山西省政府在山西組織了近500輛貨車使用M15甲醇汽車的試驗。90年代山西省組織了含高比例甲醇混合燃料及M100客車的運行使用試驗。
“十一五”以來,甲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逐步發展,《車用甲醇汽油(M85)》和《車用燃料甲醇》兩項國家標準頒布實施,甲醇汽車開發、試驗等活動取得積極成果,特別是在柴油機上實現了技術突破,為甲醇燃料代替柴油提供了可能。
2010年國家工信部調研上海閔行區、山西和陜西三地的甲醇汽油及甲醇汽車得出結論,甲醇燃料目下既符合富煤少油缺氣的國情,又是環保經濟的最佳替代能源。
2011年1月,工信部發文明確5月1日在上述三地試點推廣高比例甲醇汽油M85和M100,這是工信部首次直接參與甲醇汽油推廣。
2012年2月28日,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將在上述三地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試點將按“限定地域、限定燃料、限定用車”的原則推進,爭取兩三年內,完成對高比例甲醇汽車可靠性、經濟性、安全性和環保性等評價工作,建立甲醇汽車相關標準體系,提出高比例甲醇汽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改造和管理規范的產業政策建議。這意味著經過多年省級試點的甲醇汽車最終獲得國家部委的支持。
不過,一直以來由于社會各界對甲醇汽車的甲醛排放、安全性等問題存有較大爭議,消費者心存芥蒂,甲醇汽車總體上進展不大。
“甲醇汽油在燃燒不充分的情況下是會產生非常規的排放物甲醛,對環境污染比較大。”武漢中醇化汽車新能源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張利華表示,“但是這個問題是可以在技術上避免的。”
張利華表示,一方面使用技術成熟的甲醇控制器,使甲醇充分燃燒;另一方面,可以在甲醇汽油中加入催化反應劑,降低甲醛的排放量。
上述工信部的負責人也表示,目前的研究表明,甲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技術上已不存在大的障礙,常規排放較清潔,非常規排放物中甲醛排放與柴油相當,在遵守操作規程下甲醇燃料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從近期看,甲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是我國替代汽油和柴油的一種選擇,從中遠期看,甲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對我國能源安全也具有戰略意義。
期待政策扶持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29個省已開展甲醇汽車項目,9個省市已經明文在政府層面大力推進。而其中山西運城是一個典型的樣本。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運城目前使用甲醇汽車的出租車約有3000輛,而私家車大概有10000輛,這其中包括一些自己開展出租業務的私家車。不過這一系列看似光鮮的數字背后也正暗藏著一些變化。
“一些車主反映甲醇汽車不好用,現在一些出租車正打算改裝成用天然氣的。”運城市東風悅達起亞4s店銷售經理高展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稱,“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甲醇汽油對油泵腐蝕性太大,對車的損害比較大。其次是甲醇汽車的動力不足。另外,也有車主反映購買來的甲醇質量不高。”
對此,張利華認為這是山西甲醇汽車市場不規范所導致的。“山西的甲醇汽車項目是省長工程,多數使用本地的控制器。這種控制器是利用原車的油箱油漏,而不是根據甲醇的理化指標配置新的材質,因此比較容易受甲醇腐蝕。”
張利華表示,原車的油箱油漏的另一個弊端是無法讓汽車發動機完全燃燒甲醇。這樣往往會導致汽車動力不足,另外油耗較大,最致命的是會產生非常規的排放物甲醛,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
“如果此次試點還是推廣這樣的控制器,那么就會把試點的產業夭折掉。”為此張利華建議,一方面政府應該規范甲醇汽車市場,另一方面加大對甲醇汽車的扶持力度,對真正符合規定的環保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節能減排產業的推進不是靠一個人、一個公司的力量,而是要集合社會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