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企業利潤被吞噬大量資本流出“體外”
來源:期貨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鋼鐵產能的進一步增加,鋼鐵行業平均利潤快速下滑,去年前10個月500萬噸以上鋼鐵企業利潤率下降到2.99%。鋼廠薄利直接擠占了代理制下鋼貿商的生存空間,連經營好的公司都感嘆,去年一年全…
隨著鋼鐵產能的進一步增加,鋼鐵行業平均利潤快速下滑,去年前10個月500萬噸以上鋼鐵企業利潤率下降到2.99%。鋼廠薄利直接擠占了代理制下鋼貿商的生存空間,連經營好的公司都感嘆,去年一年全為銀行“打工”了。期貨日報記者在去年12月中下旬對華南鋼材市場的調研中發現,由于對后市預期不樂觀,鋼貿商的庫存下降到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水平。去年鋼貿行業不少民營資本流出“體外”,正在尋找新的出路。
鋼價跌,庫存降,出貨周轉加快
去年尤其是9月份鋼價大幅下跌以來,鋼貿商庫存大幅減少。一方面,從鋼材批發市場的庫存變化可見鋼貿商場內庫存情況。中鋼協數據顯示,去年11月末全國26個主要鋼材市場五種鋼材社會庫存量合計為1314萬噸,環比下降8.38%。以鋼材消費大市廣州為例,數據顯示,目前市場總庫存為185.2萬噸,比4月減少40.6萬噸,降幅近兩成。當地年貿易量達到50萬噸、銷售影響力非常大的廣東申港貿易公司董事長蒙春桃告訴記者,廣州市場10月以后受歐債危機影響,鋼價大幅下降后交易量也明顯下滑。申港現在的庫存量只有1萬噸,僅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港口存放數據也顯示出鋼貿商這部分庫存在下降。廣州魚珠物流基地下設魚珠、吉山和白云三個倉庫,總倉儲面積60萬平方米,鋼材存儲量占廣東市場60%—70%,其中魚珠倉庫倉儲面積23萬平方米,鋼材存儲量占廣東市場20%—30%,到貨鋼材以螺紋鋼和線材為主。記者近日調研時了解到,一般魚珠倉庫的庫存量都會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變化,每年第一季度和來年第四季度是旺季,二、三季度是淡季,然而,去年四季度尤其是12月出現了“旺季不旺”的景象。據魚珠物流基地負責人介紹,鋼材庫存在4月20日前約有28萬噸,到10月下降到12萬噸,12月進一步下降到8萬—9萬噸,同比下降近40%。
去年在鋼價大幅下跌的背景下,由于對鋼材市場后期信心不足,鋼貿商的操作非常謹慎。鋼貿商的謹慎不僅表現在大幅減少庫存量上,還體現在加快出庫周轉速度上。據統計,去年9月1日到12月19日,魚珠倉庫鋼材入庫月平均到貨量14萬噸,出庫鋼材16萬噸,每月吞吐量為30多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25%,到貨量還算較為平穩。不過,由于鋼貿商出庫周轉加快,庫存降幅更大。另外,去年信貸收緊、融資成本提高,也導致鋼貿易商加快出庫速度。
難以承受的虧損“長痛”
對一直享受著經濟高速發展紅利的中國鋼貿商而言,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的“陣痛”還記憶猶新。不過,中國政府四萬億救市使得他們很快從短暫的陣痛中恢復過來。但是,隨著庫存量和銷售量在一年中的緩緩走低,去年鋼鐵行業經歷了一個長時間的陣痛,用“慢刀子割肉”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
由于資源的稀缺性,一直以來鋼廠在鋼材代理中都處于主導地位,鋼材銷售實行鋼廠定價的代理制,即一級鋼貿商從鋼廠拿貨,以更高的市場價格銷售實現價差利潤。在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階段,由于鋼鐵行業利潤可觀,鋼廠相當于在盈利中劃出一部分利潤給一級代理商以維持流通環節的順暢,自己也能省掉庫存堆放。但是,近幾年來,隨著鋼鐵行業競爭加劇,產能逐年過剩,鋼鐵行業平均利潤大幅下滑,鋼廠面臨薄利甚至虧損。
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前10個月500萬噸以上鋼鐵企業利潤率下降到了2.99%。“去年9月鋼價大幅下跌,盡管10月鐵礦石價格也隨之下跌,但鋼廠在今年1月之前消耗的都是原來的高價原料,所以現在鋼廠盈利都非常困難。”蒙春桃表示。在鋼廠“無利可讓”的狀況下,鋼貿商的利潤被鋼廠蠶食,有時鋼廠甚至將虧損轉嫁給鋼貿商,市場價格“倒掛”時有發生。
鋼貿商另一個盈利渠道則在于憑借資金或融資優勢預付貨款和應對下游企業的賒銷,但是去年銀根收緊、利息上升,導致經營好的鋼貿商全年也光給銀行“打工”了。據了解,一級鋼貿商要向鋼廠預付貨款才能拿到貨物,但大部分下游用鋼企業都無法立即支付現金。期間鋼貿商要承擔巨大的資金壓力,需要通過銀行抵押等融資形式來維持整個資金鏈的正常運轉。“去年信貸收緊,銀行貼現利率由最初的4厘漲到8厘甚至1分,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許多鋼貿商都表示去年就連僅有的一點利潤也全都作為利息流入了銀行。”中國國際期貨鋼材部經理汪彭峰表示。
資本大量流出鋼鐵“體外”
鋼價回落、庫存下降、鋼材市場成交量大幅萎縮的表象下,掩藏的是大量鋼貿商的民營資本正在大幅流出鋼鐵行業。
蒙春桃表示,鋼材市場的低迷還體現在鋼貿商的從業積極性大幅降低上,估計至少會有一半的民營鋼貿商資本正在流出。記者在深圳華美鋼廠調研時看到,馬路對面的一家小型鋼廠產區內赫然聳立著一棟高大的新樓房,據說其老板已經轉行做房地產了。
還留在鋼鐵行業的資金也正準備做產品結構的調整。業內人士指出,中國GDP的增長主要是靠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建筑類鋼材用量大,GDP每增長10%,鋼材需求量就要增長20%—30%。但隨著大型建設的減少,螺紋鋼、線材的需求最終會減少,板材帶材的需求將會上升。因此,很多鋼貿商包括鋼廠都在進行產品多元化轉型。蒙春桃表示,申港貿易也正在積極轉型,但不會完全退出鋼材市場,主營產品將從螺紋鋼和線材轉向附加值高的板材帶材。不過,轉型也有風險,去年板材的利潤反而還不如螺紋鋼,板材生產處在虧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