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到2024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1000億元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黔府辦發〔2022〕25號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2022—2024年)的通知
黔府辦發〔2022〕25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貴州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0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貴州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2022—2024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全力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緊扣“四區一高地”主定位,搶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機遇,堅持“適度超前、系統推進、數據互通、市場推動”的原則,構建高層次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二)主要目標
2022年,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15萬架,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個,全省新建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40個以上,加快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與數字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到2024年,力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60萬架,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16萬個,全省累計新建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100個以上,傳統基礎設施與數字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成效明顯,基本建成大數據優勢突出、通信網絡基礎穩固、轉型支撐有力、創新資源集聚、安全可控可信的貴州特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1000億元。
二、重點任務
(一)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打造“泛在感知、高速互聯、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設施,夯實新型網絡基礎。統籌推進貴陽大數據科創城規劃建設和產業布局,全力打造貴州數字產業和人才集聚區、數字場景應用示范區。
1.建設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打造全國一流的超大型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聚基地。提高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的平均上架率,降低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值。2022年,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15萬架。到2024年,力爭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60萬架,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平均PUE值降低至1.2以下。
2.建設算力樞紐節點輸送通道。推動算力樞紐節點進入基礎運營商網絡架構核心層。建設貴安集群內部直連網絡、貴安集群至各市(州)城市數據中心和邊緣數據中心直連網絡,推進貴安集群與主要互聯網節點城市數據中心集群之間的直連網絡建設。到2024年,力爭控制數據傳輸單向時延在30毫秒以內。
3.建設“東數西算”算力網。搭建全省統一的高水平云服務平臺,提供低成本、廣覆蓋、可靠安全的公共算力服務。構建算力樞紐節點統一算力調度平臺和東西部算力互補對接平臺,實現在算網資源層面的統一管理、編排和調度。高效匯聚各領域算力資源,形成公共算力池。建設數據流通交易平臺,面向全國提供高效率、可信賴的數據流通交易環境。2022年,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算力需求,初步建立跨區域產業合作、數據流通共享機制。到2024年,基本建成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形成一批“東數西算”典型示范場景和應用,基本建成國家數據生成要素流通核心樞紐。
4.推進5G網絡建設。率先在國家級高新區、省級重點產業園區、重點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實現5G網絡全覆蓋。推進政務、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5G專網建設。在民用、商用、政用領域打造一批5G應用場景和應用示范。2022年,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個,5G場景應用項目累計達到200個。到2024年,力爭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16萬個,實現5G網絡縣城主城區全覆蓋和規模商用,實現5G網絡覆蓋70%以上的行政村,5G場景應用項目累計達到600個。
5.部署超高速光網、骨干網。全面開展“萬兆園區、千兆城區、百兆鄉村”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州)適時開展10G無源光網絡等更高速率接入技術試點。升級擴容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傳輸帶寬,優化升級貴陽貴安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根服務器鏡像節點和頂級域名節點。2022年,全省通信光纜總長度力爭達到165萬公里,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3.8萬Gbps。到2024年,全省通信光纜總長度力爭達到180萬公里,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4.5萬Gbps,骨干直聯點互聯鏈路帶寬達到600Gbps。
6.提高移動物聯網發展水平。加快貴陽貴安、遵義、六盤水、銅仁、黔東南等地物聯網產業發展。推動智能家居物聯網應用的規模化發展。搭建城市級物聯網接入管理與數據匯聚平臺,推動重點行業感知設施的規模化部署。加快物聯網重點領域應用場景覆蓋,實現全省物聯網業務高速、智能發展。2022年,累計打造物聯網重點應用示范10個以上,物聯網連接數達到600萬個。到2024年,力爭全省物聯網基礎網絡基本建成,累計打造物聯網重點應用示范30個以上,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000萬個。
7.構建大數據安全基礎設施。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推進大數據網絡安全服務平臺建設。聚焦政務、交通、水利等垂直領域,建設本行業、本地區大數據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創新云安全服務和大數據安全服務模式,推動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加強災備能力建設。2022年,建設安全示范應用重大項目3個以上。到2024年,全省大數據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同步建設比例達到100%。
8.建設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圍繞云計算及數據服務產業、信創工程產業、數據場景應用產業,加快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入駐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加快貴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貴安分園建設,打造信息人才實訓實習基地。積極推進智能物聯網、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應用實現,構造極具吸引力的數字生活和智慧工作場景。2022年,累計引進培育大數據及關聯企業400家,集聚軟件及相關人才1萬人。到2024年,力爭累計引進培育大數據及關聯企業1600家,集聚軟件及相關人才6萬人,累計打造數字應用場景1000個。
(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升級
深化“六網會戰”建設,加強“補短、成網、聯動、配套、共享”,塑造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管理的基礎設施新形態,形成傳統與新型相融合的發展格局。
9.建設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新一代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貴州省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中心平臺、交通運輸行業專網,加快推進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水運等示范工程建設。鼓勵貴陽、遵義、六盤水、黔東南、黔南、黔西南等冷鏈物流基地加快運輸、倉儲、配送等全過程智能化改造。2022年,累計建成智慧交通試點項目5個以上。到2024年,力爭累計建成智慧交通試點項目15個以上。
10.建設智慧水利基礎設施。圍繞貴州省兩大流域、八大水系以及重點水利工程,加快打造“水利大腦”,實現物聯網數據的匯聚與監控。推進水庫、水閘、堤防、水文、農村水電等運行監測站點部署。2022年,改造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站點391座。到2024年,累計改造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站點1820座以上,實現全省小型水庫大壩安全運行自動化監測監管,初步建成貴州省水利云視頻中心。
11.建設智慧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分布式智能電網示范項目、數字化電廠。推動發電側至用電側全環節智能終端建設,實現對電廠、變電站、桿塔、輸電導線、地下管廊的遠程智能管理。加快推進多表合一,實現遠程自動集采集抄、實時計量、信息交互與主動控制。加快推進重點區域智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充電設施覆蓋范圍。2022年,安裝架空線路智能監測終端1000套,累計建成智能充電基礎設施3.2萬個。到2024年,累計安裝架空線路智能監測終端3000套,力爭累計建成智能充電基礎設施4萬個以上。
12.建設數字管網及油氣網基礎設施。推進城鎮污水收集管網、雨水管網、城市公共供水管網、地下綜合管廊和油氣管線智能化改造,推進城市智慧綜合管廊建設。加強管網及油氣網建設與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配合銜接。地級城市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平臺。2022年,完成地級城市地下管網普查,地級城市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到2024年,力爭地級城市基本實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全覆蓋,建成智慧綜合管廊試點項目2個以上,完成天然氣國家干線及省級支線的智能化改造。
(三)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推進產業設施、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基礎設施智慧化升級,深化“萬企融合”和“智慧黔城”建設,賦能支撐工業、農業、旅游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
13.建設工業數字基礎設施。推進十大工業產業實施智能制造升級改造,鼓勵企業加快工業設備上云、業務系統云化改造遷移,建設一批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在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力推動開發區數字化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開發區建設工業互聯網示范區、“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2022年,累計打造5G智能工廠3個,實現標識解析在5個重點行業規模化應用,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到2024年,累計打造5G智能工廠5個,實現標識解析在10個重點行業規模化應用,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3個。
14.建設農業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平臺,深入推進數據共享開放,強化數據挖掘、分析預測能力建設。圍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建立數據可視化應用場景。加快智能物聯網監測設施部署,打造一批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推動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等智能化改造,打通農產品線上線下營銷通道,助推“黔貨出山”。2022年,累計建成數字農業示范基地3個以上。到2024年,累計建成數字農業示范基地5個以上。
15.建設文旅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完善“一碼游貴州”平臺。加快推進貴州全域旅游數字化升級。加快推進景區景點、旅游場館等區域合理布設智能監測設備。推動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改造,打造交互式文化體驗專區,實現文旅商數融合發展。2022年,累計建設旅游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標桿項目45個。到2024年,力爭累計建設旅游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標桿項目70個。
16.建設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自主可控主權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支持各市(州)建設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創新平臺、智能語音開放創新平臺等建設。推動北斗大數據在防災減災、智慧交通等領域融合應用,建設北斗防災應用大數據創新中心、遙感衛星影像大數據創新中心。到2024年,力爭累計打造區塊鏈融合應用場景50個以上。
17.建設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完善全省統一的數據中臺、業務中臺,構建數字政府“大中臺”。支持貴陽、遵義等城市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環境衛生設施智能化改造和物聯網應用。深入推進“智慧黔城”建設,豐富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到2024年,打造一批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醫院、智慧商圈,力爭累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黔城”5個以上。
18.建設公共衛生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建設。加快遠程醫療能力建設,推動醫療衛生資源應急保障、傳染病智能防控等平臺部署。加快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西部中心建設。積極部署各類健康管理、健康監護的感知終端。2022年,打造“5G+醫療健康”應用項目10個以上。到2024年,累計打造“5G+醫療健康”應用項目50個以上,全省遠程醫療服務總量累計突破500萬人次,累計建設互聯網醫院30家以上。
(四)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系統布局建設貴州省創新基礎設施,以培育建設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統籌推進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科技服務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形成布局合理、促進創新發展、具有貴州特色的創新基礎設施發展體系。
19.建設科學與工程研究平臺。聚焦喀斯特及射電天文科學領域籌建黔靈實驗室,培育國家實驗室“預備隊”。支持省內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重組,在綠色農藥等領域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圍繞區域發展和行業發展重大需求,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數字信息技術、礦產資源、碳達峰碳中和、公共安全與防疫等重點領域,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到2024年,累計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20個。
20.建設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重點推進列入新序列管理的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聚焦大數據、生物產業、先進制造、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大力培育建設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一批實力較強、運行較好、符合有關定位和條件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轉建為技術創新中心。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建設引領行業發展、技術水平占據制高點的制造業創新中心。聚焦我省重大疾病領域和優勢臨床專科,建設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支持具備科研基礎的市場主體積極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支持省內高校高標準部署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基地。2022年,新建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40個以上。到2024年,力爭累計新建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80個以上。
21.建設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平臺。推動貴州醫學測序中心、貴安超級計算中心、種質資源庫、智能建造共享數字化平臺、煤炭地下氣化物理模擬裝置及數值仿真系統等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結合我省地域特色和工作基礎,在高原湖泊、生物多樣性、防災減災等領域,建設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2022年,建設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2個以上。到2024年,累計建設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5個以上、省級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5個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建立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各市(州)、縣(市、區、特區)政府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研究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各市(州)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要建立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庫,實行滾動儲備、動態調整,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實施。
(二)強化資金支持
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專項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金融機構資金等支持,充分發揮省新型工業化發展基金、新型城鎮化投資基金、新動能產業發展基金的撬動作用。優化調整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通過省預算內投資、省大數據發展專項資金、省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省服務業專項資金等大力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三)強化要素保障
加強用地保障,對重點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通過“一事一議”研究支持解決。對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用能方面按照有關規定予以支持。強化新型基礎設施領域人才引進培育,創新人才引培機制。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技能人才隊伍。
(四)加強宣傳推介
積極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宣傳工作,打造全社會共同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良好環境。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招商。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示范項目宣傳,推廣新模式、新做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