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負增長 21發展指數創年內新低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歲末年初,隨著天氣變冷,經濟活動也有所放慢。根據21指數課題組測算,2013年11月21發展指數為6.06%,這是2012年本報開始編制該指數以來的最低。導致如此的原因是,11月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出…
歲末年初,隨著天氣變冷,經濟活動也有所放慢。
根據21指數課題組測算,2013年11月21發展指數為6.06%,這是2012年本報開始編制該指數以來的最低。
導致如此的原因是,11月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出現了負增長,增速為同比-10.58%。環比下降17.5%,減少6063億元。
投資出現減少,可能與大環境有關。當月舉世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隨后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城鎮化會議召開。這些會議都涉及到淡化GDP(地區生產總值),減少政府對資源配置。
而2013年12月15日舉行的發改委工作會議,已經提出大幅壓縮用于一般競爭性企業項目投資的要求。并提出將適當減少可利用社會資金的經營性基礎設施投資,重點支持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集中力量辦大事。
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是投資未來增長的先行指數。目前上述投資到底是暫時性下降,還是已經出現了大的拐點,尚待進一步數據觀察。
不過,目前各地都在謀劃新的大項目,這些項目從數額看并不少。但由于國家對于地方融資平臺卡得很緊,地方政府即便仍有實施大項目進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沖動,能否實現是個謎。
其實,單純從地方政府而言,要加快投資其實并不難。只需要放開準入和限制,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民營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會大增。
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負增長
根據測算,2013年11月,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2843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1794億元,下降了10.58%。
如果與上月比,則下降更快。2013年10月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34493億元。9月是34666億元。按此看,到2013年11月,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實際上已經連續3個月呈現下降態勢。
按照往常規律,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經常是連續幾個月回升,達到一定幅度后,不斷下降。
照此,2013年12月的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預計隨著氣溫降低,仍會出現環比下降的態勢,同比也未必樂觀。
不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2013年底召開的國家發改委工作會議,提出了大幅壓縮用于一般競爭性企業項目投資,適當減少可利用社會資金的經營性基礎設施投資的要求。
由于目前地方政府熱衷的產業投資,尤其是產能過剩行業投資都屬于國家不鼓勵的項目,因此11月新開工項目投資環比和同比均為負增長,可能有一定的風向標意義,即老的持續盲目加快產業投資的舊路子,已經走不通了。
21發展指數創年內新低
由于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負增長,2013年11月的21發展指數也創年內新低。
2013年11月,全社會貨運,以及工業用電量、廣義貨幣變化都不大。當月,全社會貨運量同比增速為10.9%,比上月的11.3%略有下降。工業用電量增速為8.6%,略微高于上月的8.5%增速。廣義貨幣增速為14.2%,低于上月的14.3%增速。
21發展指數,由全社會貨運量、全國工業用電量、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廣義貨幣(M2)4項內容,分別以權重25%、20%、25%、30%測算而成。
從這4項數字看,2013年11月21發展指數為6.06%,為2年來最低,與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大幅下降直接相關。
這可能說明2013年第四季度的經濟盡管整體平穩,但是也未出現2012年4季度的大好。2012年10、11月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增速為35.2%、48.6%,12月增速為26%,反映出當時經濟明顯加快的態勢。
但是2012年4季度大好這個態勢并未持久,2013年一季度上述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平均增速不到12%,就是例子。
前不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家發改委會議,已經明確提出,2014年的政府投資轉向中西部鐵路、水利、重大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工程等。這些項目均是民間投資不愿意投資,且難以持續有盈利的領域。
因此要加快投資以及經濟可持續,核心是盡快制定投資的負面清單,凡清單之外的,一律對外資和民營企業放開。
而政府基礎投資放緩,已經成為事實。比如2014年將是一個重大的拐點,全國高鐵大的項目除了滬昆之外,基本都建設完成,“四縱四橫”基本都要通車,到2015年大型基建項目更少。
目前各地正在修改鐵路和機場規劃,但是無論如何修改,仍只是修修補補,無法彌補政府基礎設施投資總體放緩的態勢。截至目前各地政府仍在布置投資快上大上,但是如果還不從政府經營投資、直接主導干預經濟的怪圈走出來,不轉向投資環境建設,將面臨更大的經濟下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