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調穩中求進 改革將給明年經濟發展釋放空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連續三年,“穩中求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總基調。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改革將成為明年經濟工作中的重點,但圍繞明年GDP增速將設定在7%還是7.5%,存在一定爭議,業內認為后者的可能…
連續三年,“穩中求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總基調。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改革將成為明年經濟工作中的重點,但圍繞明年GDP增速將設定在7%還是7.5%,存在一定爭議,業內認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中國社科院在日前發布的《經濟藍皮書》中稱,中國經濟進入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新階段,既要使得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又要推進改革創新釋放內需潛力。
工作重點鎖定改革
1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2014年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改革促創新發展,完善調控方式和手段,強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生動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政治局會議還明確,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范劍平表示,多數國家都是在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過渡的時期,經濟發展會出現高速增長。但是,高速增長過后,隨后十年的潛在增長率,同高速增長期相比,增速一般都要降低一半。
他認為,中國正處于這個時期,經濟潛在增長率已經降至7%~8%,之所以沒降至5%左右,主要是由于高儲蓄率等特殊因素進行緩沖,最關鍵的一個因素便是改革潛力。
“目前,主要是體制阻礙了經濟潛力的發揮。”范劍平說,如果改革穩妥,經濟增速將重返8%以上。
中國社科院數經所副所長李雪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有許多亮點,在完善市場價格機制方面有一些2014年就可以著手推進。
除了對石油、電信、電力等領域的改革外,另一個改革的重點無疑是以“營改增”為龍頭的財稅體制改革,這項處于正在進行時的改革將給經濟發展釋放更大的空間和潛力。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告訴記者,從明年開始,隨著“營改增”范圍的擴大,一直到2015年全國所有行業“營改增”,全部完成,減稅規模增加到4000億~5000億元人民幣。
明年經濟增速存目標爭議
12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14年《經濟藍皮書》指出,2013年全年中國GDP增長7.7%,預計2014年中國GDP增長7.5%左右,將繼續處于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
昨日有報道稱,在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將提出明年經濟任務和目標。
然而,業界在為明年GDP增速是停留在7.5%還是下調至7%存在一定爭議。包括國家信息中心等在內的很多官方智庫都提議將經濟增速下調至7%,與“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保持一致,這既迎合目前我國潛在增長率下調的現狀,又可以為改革預留出一定空間。
多位接近會議的人士向記者表示,考慮穩定等因素,最終這一目標可能還是會保留7.5%的增速。
李雪松指出,明年國際經濟形勢可能有所好轉,而且7%的經濟增速目標能否保住就業還需要實踐去檢驗,從這兩方面考慮,目標很可能會停留在7.5%。盡管圍繞具體數字設定存在分歧,但有兩點共識已經基本形成,一是片面追求經濟增速的觀念已經被摒棄,二是改革對經濟增長是把雙刃劍。
高層顯然已經對此做好了準備,日前,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央組織部印發《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地方干部考核不再以GDP論英雄。
《通知》還指出,要加強對政府債務狀況的考核。把政府負債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強化任期內舉債情況的考核、審計和責任追究,防止急于求成,以盲目舉債搞“政績工程”。
高培勇說,今年以來,盡管經濟增速在下滑,社會上時常涌出要求政府采用類如2008年那樣擴張性的經濟措施,但政府沒有那樣做,呈現出一種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穩定態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