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洗牌 江蘇仍是領頭羊
來源:新華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沒訂單等死,有訂單找死”,有人這樣形容造船業的尷尬現狀。可上周,記者從南京沿江而下深入多家船廠實地調查卻發現,造船大省江蘇通過主動調整,積極應對行業洗牌的嚴峻挑戰,“領頭羊”地…
“沒訂單等死,有訂單找死”,有人這樣形容造船業的尷尬現狀。可上周,記者從南京沿江而下深入多家船廠實地調查卻發現,造船大省江蘇通過主動調整,積極應對行業洗牌的嚴峻挑戰,“領頭羊”地位巋然不動。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江蘇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場份額的11.1%,占全國的30.4%;新增訂單量占世界市場的13.5%,占全國的29.7%;手持訂單占世界市場的16.5%,占全國的37.2%。
新單增兩倍,呈現“二八定律”
夜幕降臨,南通中遠船務的碼頭亮起一盞盞強光燈。
“最近新接訂單增多,適當安排加班才能保證按時交付。”公司副總經理王志峰向記者介紹:作為國內實力最強的海工裝備建造企業,南通中遠船務將全國近50%的大型海工裝備訂單“收入囊中”,現有訂單能滿足公司2015年上半年前“有飯吃”,明年產值有望突破100億元。
新訂單增多的并非南通中遠船務一家。據省經信委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接訂單1129.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22.8%,其中13家重點船企占到新訂單總量的89.9%。
“目前能接到訂單的船企有三類,一是有銀行支持、實力雄厚的央企,二是有管理、成本優勢的民企,三是自認為受傷不重還能撐一段時間的船企!睋P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元林分析說,新訂單向優勢企業集聚的趨勢很明顯,船舶業正出現“二八定律”—20%的企業吃下80%的訂單。
“航運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造船產能過剩席卷全球,江蘇很難置身度外,但江蘇的情況好于全國、好于周邊,與全省造船業整體層次較高直接相關!笔〗浶盼敝魅吻匮阏J為,經過最近10年發展, 江蘇形成了一批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優秀船企,主要船型建造周期接近日韓水平,具備除建造豪華郵輪以外所有船型船舶的能力,海工裝備產品覆蓋從近海到深海的所有種類。
利潤回落,“緊日子”有望出頭
盡管訂單回升,但利潤比最高點時回落不少,何時終結價低利薄的“緊日子”?多位船企負責人的預測是:2015年前后。
“基于三點判斷,一是運價、船價已跌至谷底,隨著產能優化整合,船價將回升;二是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國內老舊船舶更新增加需求;三是新接訂單價格有所回升,2015年開始集中交付!辨偨瑥S董事長郭琰認為,屆時企業利潤有望回升到合理水平。
熬過“緊日子”不是硬撐,得憑內功說話。揚子江造船最近兩年的利潤占到全國80家重點船企利潤總和的50%。何以如此懸殊?任元林透露三個看似簡單的“秘訣”:經營策略得當,保證高價船“零撤單”;內部管控到位,杜絕因生產原因造成的延期交船;新產品研發快人一步,更容易得到訂單、穩定船價。
“國際金融危機剛發生時,我們果斷啟動新品研發。2010年前1萬標箱集裝箱船被韓國壟斷,2011年新船型研發成功,同樣運載量但單位耗油量、碳排放量均低20%!比卧纸榻B,揚子江在全球1萬標箱集裝箱船市場的份額逐步提升,成為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
業內人士提醒,船企千萬不能為了搶訂單就無底線地降低船東預付款比例,20%的首付比例“紅線”應控制住。同時,謹慎向海洋工程裝備轉型,避免盲目發展,如果“一窩蜂”轉行海工會造成新的產能過剩。
深度整合,盤活存量資源
經濟規律表明,每一輪市場的變革都將帶來行業的重大調整,每一個行業的良性發展總會伴隨企業間的深度整合。
“新船訂單向優勢企業集聚是市場競爭的必然!敝袊壣缃K分社總經理范強表示,每個行業都會經歷從“百花齊放”向“戰國紛爭”最后到“三國鼎立”的發展軌跡,中國船企前10強有6個在江蘇,應抓住當前整合成本最低的契機,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盤活行業存量資源。
緊鄰潤揚大橋的鎮江船廠是國內特種船領域的佼佼者,其主導產品—多功能全回轉拖輪的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新開發的海工平臺輔助船也逐漸打開國際市場!艾F有廠區已超負荷生產,適度擴產才能滿足需求!惫嘎,正在考察附近一家中型船廠,充分利用其船臺、船塢等資源。
中遠船務則瞄準海外,謀劃轉移一批產能。王志峰表示,中遠船務本是修船起家,近幾年國內新船比重大幅提高,修船業務急轉直下,過剩的產能只能向海外轉移,比如墨西哥灣、西非海岸等有很多油田但缺少維修海洋平臺的優秀企業,這是一大契機。
記者了解到,我省制定的船舶產業調整方案提出,力爭到2015年全省打造5家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船舶和海工裝備總包企業,1-2家進入世界前10強;優化南通、泰州、揚州產業布局,力爭三市船舶產業集聚度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