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批鋼鐵物流國標征言 有望明年上半年出臺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盡管我國鋼鐵物流量已位居各行業之首,但至今沒有屬于自己的標準。明年,隨著兩部鋼鐵物流國標的正式落地,這一現狀有望改變。 11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
盡管我國鋼鐵物流量已位居各行業之首,但至今沒有屬于自己的標準。明年,隨著兩部鋼鐵物流國標的正式落地,這一現狀有望改變。
11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方面獲悉,《鋼鐵物流互聯網公共商務信息平臺建設》和《鋼鐵物流互聯網信息交互技術規范》兩部鋼鐵物流關鍵技術國家標準,日前已正式進入意見征集階段。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秘書長王建中對記者表示,“標準有望明年上半年出臺,并向全國鋼鐵行業推行。標準的出臺也意味著國內鋼鐵物流行業長期存在的傳統‘散小亂’格局有望改變。”
標準化滯后制約發展
近年來,隨著鋼鐵物流業在國內突飛猛進的發展,其嚴重滯后的標準化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7.17億噸。據估算,2015年粗鋼產量將達到7.44億噸,中國將產生接近40億噸的鋼鐵物流。如果以鋼材物流、倉儲的費用在150-200元/噸估算,鋼材物流產業規模將高達1300億元左右,這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
“物流領域是導致鋼價大幅波動、經銷商盲目囤貨的關鍵環節之一,鋼鐵物流業的行業秩序亟待規范。”在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副秘書長盛志誠走訪了一圈鋼廠實地調研后,他發現,目前各主要鋼廠雖然主要品種的標識接近,但是仍未達成行業統一標準,漸而造成產品接收和驗貨往往要依靠慣例和經驗來操作。
“由于鋼材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不高,同樣的鋼材品種,由于產自不同的廠家,其價格在市場上往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盛志誠告訴記者,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加快“鋼鐵物流標準化”體系的建設。
目前我國鋼鐵物流量已位居各行業之首,但令人訝異的是,卻還沒有與之相適應的現代物流標準體系框架。
“目前我國的鋼鐵行業在流通和物流環節中的運輸、倉儲、管理和信息化等方面都沒有規范,流通企業相比于鋼廠來說集中度更低,并且小而散亂,急需制定相關標準加以規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此前曾在公開場合表示。
兩部標準先行落地
在國內首部鋼鐵物流標準出臺的背后,記者也注意到其歷經多次調研和論證。
“鋼鐵物流關鍵技術標準制定涉及內容廣泛,對此,我們是歷經多次調研和論證。起草小組多次組織深入相關物流企業進行實地調研。”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副秘書長王喜民對記者透露,截至目前,已經對鞍鋼集團、中國遠洋物流公司等相關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
記者獲悉,此次有望先行獲批的這兩部國標均屬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起的“重點物流領域關鍵技術標準研究”子項目之一。
“兩部標準從制定鋼鐵物流互聯網信息交互技術規范入手,旨在解決國內鋼鐵信息平臺交互關系復雜、交互方式不一致,造成的信息化成本高、周期長、質量差的問題,最終建公共信息平臺,形成鋼鐵物流各環節信息的追溯體系,實現鋼鐵物流作業規范化目標。”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特約研究員王京對記者表示,目前項目已正式進入意見征集階段,該階段完畢后,這兩部標準有望明年上半年出臺,屆時,國家標準委員會將正式發文,預計明年向全國鋼鐵行業正式推廣。
王京還向記者透露,“其實,上述標準只是鋼鐵物流標準化建設進程中的一部分,整個鋼鐵物流標準化體系共涵蓋了22個標準項目。預計未來5年內,還將分兩個階段完成鋼鐵物流標準17個標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