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期貨將改變鐵礦石定價模式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鐵礦石期貨的上市,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煤焦鋼全產業鏈的期貨品種,有利于行業內生產商和貿易商進行產業內的套期保值和套利操作,發現價格,降低風險,有利于煤焦鋼產業的健康發展。從行業層面…
鐵礦石期貨的上市,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煤焦鋼全產業鏈的期貨品種,有利于行業內生產商和貿易商進行產業內的套期保值和套利操作,發現價格,降低風險,有利于煤焦鋼產業的健康發展。從行業層面看,鐵礦石期貨上市,有四方面重要意義。
首先,盡管世界范圍內鐵礦石資源分布廣泛,但各國仍然面臨因開采成本過高而無法利用的困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世界鐵礦石總產量為18.6億噸,其中75%由澳大利亞、中國、巴西和印度生產,產量較為集中。2011年開始,世界鐵礦石供應呈現弱寬松的格局,然而由于鐵礦石供應的壟斷格局,供應相對寬松下,礦價也難有松動。2012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均價高達128美元/噸,而世界平均采礦成本僅40美元/噸。
其次,國內需求剛性,鋼廠議價能力較低。世界上98%的鐵礦石用于煉鋼,在此情形下,一國鋼鐵行業的產量決定了該國的鐵礦石的需求。2012年,我國生產生鐵6.54億噸,折合消耗成品礦10.5億噸,鐵礦石需求巨大。由于我國貧礦多,富礦少,鐵礦石資源開采困難,我國鐵礦石的貿易量巨大。2012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占世界鐵礦石貿易量的67%,鐵礦石需求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0%。國內需求剛性國外供應壟斷下,我國鋼廠在國際貿易中鐵礦石的議價能力較低。
第三,指數定價,鐵礦石價格波動劇烈。自2010年,三大礦山改為季度定價后,鐵礦石指數定價的模式隨之產生。2011年開始,鐵礦石月度定價漸成趨勢,每月月度結算價參考市場上重要鐵礦石價格指數,以一定權重加權平均而成。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鐵礦石指數,分別是普氏指數、TSI指數和MBIO指數,三大礦山均選擇普氏指數作為其鐵礦石月度定價的依據。由于普氏指數的主要是依據當天最高的買方詢價和賣方報價作為估算依據,并不考慮實際交易是否發生,因此存在一定人為操縱性。目前鐵礦石定價仍向短期化、金融化發展,且金融資本的注入使鐵礦石價格波動更加劇烈。
第四,改善定價機制運行方式。由于鐵礦石行業具有供應端壟斷和需求端分散的特征,且國內巨大的鋼鐵行業產能對進口鐵礦石的需求存在剛性,鐵礦石價格存在易漲難跌、國內鐵礦石開采成本是國外礦山售價底線等特征。也正是因為鐵礦石行業的特征,導致我國鋼廠在鐵礦石貿易中議價能力較低。鐵礦石期貨的上市,并不會改變鐵礦石指數定價這一定價模式,也不會改變鐵礦石價格易漲難跌的特征,但是,一旦國內投機資金自由的參與到鐵礦石衍生品交易當中,將充分體現國內資本對鐵礦石價格的預期。
而大連商品交易所創造的提貨單交割方式,將鐵礦石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以及國外指數價格聯系得更加緊密,從而創造以實際成交價格為收斂值的衍生品交易,有利于鐵礦石價格的穩定性,也有利于增強鋼價和鐵礦石價格的聯動性。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的上市,將改善鐵礦石的定價模式,有利于傳達中國鋼廠和貿易商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