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G總裁:我們對中國抱有長遠信心
來源:人民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澳大利亞吞吐量最大的黑德蘭港,世界第四大、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集團FMG的3個裝載碼頭上分別停靠著18萬、23萬和25萬噸級巨輪。3架裝船機正在為3艘巨輪裝載鐵礦石。FMG總裁潘納威先生指著從…
在澳大利亞吞吐量最大的黑德蘭港,世界第四大、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集團FMG的3個裝載碼頭上分別停靠著18萬、23萬和25萬噸級巨輪。3架裝船機正在為3艘巨輪裝載鐵礦石。FMG總裁潘納威先生指著從裝載機上傾泄入船的礦石對實地采訪的記者說:“這些礦石還讓你看上最后一眼。一旦裝載完畢,巨輪就將礦石運往中國。”
這是記者從本月1日開始對FMG礦業集團實地采訪過程中的一個場景。
隨著3臺裝載機的繁忙,4號碼頭上的第四臺裝載機也凌空架起,即將于一周內投入運行。潘納威總裁說:“這個龐然大物由德國設計,中國制造。”參觀采訪中,一列重型火車拉著鐵礦石從250千米以外的礦山駛入碼頭附近的堆料場。FMG的重型火車為世界上最長的列車,長達3千米,掛240節車廂。每節車廂自重20噸,裝載鐵礦石138噸。每列重型火車由4節車頭牽引。每天有11列重型火車載著鐵礦石從不同的礦山駛入堆料場。列車到達堆料場后,由翻倒機將車廂翻轉,倒卸礦石,每次兩節車廂。卸下的礦石隨傳送帶的快速運載,進入料堆,以備裝船出口。
離開黑德蘭港,記者乘小飛機到澳大利亞西北部皮爾巴拉地區FMG所屬礦區實地采訪。每到一個礦山,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建設和生產景象。在所羅門礦區,有國王礦和火尾礦。礦區四周,丘陵重疊,植被蔥蘢,鐵紅色的國王礦和火尾礦點綴其間。國王礦是一座新礦山,破碎、沖洗、選礦、傳送等設施橫空架起,正在進行著投產前的各項建設。潘納威總裁介紹,國王礦將于2013年底投產,年產能力4000萬噸。與國王礦比鄰的是火尾礦。這是一座新開發的礦山,今年4月投產,年產鐵礦石2000萬噸。礦山內,巨型裝載機緊張作業,一輛輛礦車拉著120噸左右礦石翻山越嶺駛向礦石破碎加工場。整個礦山在進行繁忙有序的生產。
在所羅門礦區以東約200千米處,坐落著FMG的奇切斯特礦區,這里有斷云礦和圣誕溪礦。斷云礦年產能力4300萬噸,礦床平坦,結構松軟,易采掘易加工。礦上采取獨特的表層采礦方式作業,無需打孔爆破,用類似收割機的表層采礦機直接將礦石一層層采掘,并通過傳送裝置將礦石裝入緊隨其后的礦車上。這種采礦方式不但效率高,而且大大降低采礦成本。
來到圣誕溪礦,登臨礦石破碎加工塔頂端,見傳送帶載著經過初級破碎的礦石自礦山源源不斷輸往破碎加工塔。這里,不同的機械分別對礦石作進一步破碎、沖洗、篩分和選礦,然后再由傳送帶把加工好的礦石送往堆料場,等待火車運往260公里以外的黑德蘭港。
FMG礦業集團成立于2003年,用5年時間完成資源勘探和礦山、鐵路、碼頭的全面規劃和建設,于2008年5月28日將第一船鐵礦石運至寶鋼集團在浙江舟山的馬跡山碼頭。此后,FMG更是以其他礦業集團無法比擬的速度向前發展。FMG的產能于2012年6月達到年5500萬噸。在接受采訪中,潘納威總裁欣喜地告訴記者,根據6月份的生產報告,FMG年產能已達到1.2億噸。隨著各礦山產能的擴大和新礦山的投產,FMG將順利實現2013年12月產能達到1.55億噸的預定目標。FMG用1年半的時間擴產1億噸。這是全球鐵礦石行業從未有過的速度和力度。
FMG的發展以中國市場為導向,至今已向中國累計出口超過2.4億噸鐵礦石。雖然陸克文在復出后第一天就提醒澳大利亞民眾由中國需求帶來的10年資源繁榮已經過去,但FMG仍舊看好中國市場。潘納威總裁說,FMG將繼續向中國提供優質鐵礦石。中國的經濟增長在繼續。中國的經濟增速雖有所減緩,但仍然在7.5%以上。他說:“即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是7%,也仍然是很大幅度的增長,也是全球任何國家不能比擬的。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在繼續。中國的城市化正在發展過程中,并將繼續發展下去。隨著中國城市化的發展,中國需要建造更多的住房、學校、醫院、商業中心,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大量基礎設施。在未來10—20年里,中國將繼續大量需求鐵礦石。中國的發展為FMG帶來前景,我們對中國抱有長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