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礦石平臺首年成交1300萬噸 遠不及預期
來源:網易財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承載了中國鋼鐵業(yè)界在鐵礦石現貨時代最大夢想的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運行已滿一年,成交額僅為21.96億元,總成交數量為1344.13萬噸,尚不到去年進口量的2%,也遠低于5000萬噸的預期。 …
承載了中國鋼鐵業(yè)界在鐵礦石現貨時代最大夢想的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運行已滿一年,成交額僅為21.96億元,總成交數量為1344.13萬噸,尚不到去年進口量的2%,也遠低于5000萬噸的預期。
北京國際礦業(yè)權交易所昨日宣布,截止至2013年5月8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總申報1799筆,總申報數量1.48億噸,總成交133筆,總成交數量1344.13萬噸,美元成交額14.90億美元,人民幣成交額21.96億元。
尚不及去年進口量的
中國現貨交易平臺由中鋼協(xié)、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北京國際礦業(yè)權交易所于2012年1月16日發(fā)起設立,3月29日起開始試運行,經過前期準備于5月8日正式上線交易。當時運營首日就成交3筆數量達到24.2萬噸,成交金額達2160萬元。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徐旭去年5月8日曾對網易財經表示,按照開市的交易數量展望,未來期望第一年該平臺能實現至少5000萬噸的交易量,“能有1億噸已經很了不起”。
但是,最終的運行效果顯然不及相關方面的預期。一方面是去年鐵礦石市場遭遇大幅波動,從第三季度開始價格深度暴跌,以至于該平臺在11月份一度出現連續(xù)4周零成交的局面。
此外,盡管國際三大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里、力拓和必和必拓都已經加入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但是他們的在該平臺的投放量一直難以令中方滿意,而且外方礦商更愿意在新加坡完成現貨交易。數據顯示,2012年新加坡交易所鐵礦石掉期交易清算量超過1億噸,占全世界90%以上。
去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達到7.4億噸,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成交量還不到進口量的2%。按照業(yè)界此前預期,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年成交量達到1億噸才有可能真正影響國際鐵礦石價格的變動。
中鋼協(xié)要求鋼企帶頭支持
北京國際礦業(yè)權交易所表示,“平臺已基本實現探索建立公開透明的鐵礦石價格形成機制的設立初衷。但是,平臺的収展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zhàn)。”
為了大力推廣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影響力,中鋼協(xié)一直呼吁業(yè)內鋼鐵企業(yè)加大在該平臺的采購量,甚至要求大型鋼鐵企業(yè)帶頭作出表率。同時,也繼續(xù)促進國外主要鐵礦石供應商增加在平臺上的資源投放量。
數據顯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會員數量由開市時的158家已增至目前的213家,其中包括境外礦山7家、境外貿易商37家、境外鋼廠3家、境內貿易商80家、境內鋼廠86家,企業(yè)遍布東亞、中東、歐洲、美洲、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匙,類型涵蓋鐵礦石貿易上、下游各個環(huán)節(jié)。
北京國際礦業(yè)權交易所表示,該平臺未來將吸引更多交易主體參與,積極引入俄羅斯、烏克蘭、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新關礦山,以及重要鋼產國鋼鐵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