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觀察:“貨幣噴射”恐令世界再陷危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外電消息,日本央行正在考慮本周發(fā)布報告,預期在2015年初通脹率可達到2%,這與日本政府開出的藥方相同,希望以“猛藥”應對通縮。相應地,在剛剛結束的G20央行和財長會議上,日本此舉被予…
據外電消息,日本央行正在考慮本周發(fā)布報告,預期在2015年初通脹率可達到2%,這與日本政府開出的藥方相同,希望以“猛藥”應對通縮。相應地,在剛剛結束的G20央行和財長會議上,日本此舉被予“綠燈”通行。這也意味著,“量化寬松”仍是發(fā)達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藥方,但此舉令世界重陷危機的風險正在加大。
給日本“亮綠燈”
為了擺脫持續(xù)已久的通貨緊縮,日本開出了不少“藥方”。去年剛就任首相一職的安倍晉三的療法被稱之為“安倍經濟學”。
當然,執(zhí)行安倍經濟政策的是日本央行。新行長黑田東彥上臺后僅僅兩周,就推出遠超市場預期的貨幣寬松政策,包括在兩年內將基礎貨幣擴張一倍,在兩年內達成2%的通脹目標等等。
有日本觀察人士形象地指出,安倍和黑田的做法,就是將“興奮劑”注入體內。
此舉一出,日本股市隨之急升,日元匯率急升……“賭博”、“宏大試驗”、“黑田沖擊療法”等說法,足見其驚世駭俗。
在G20央行和財長會議上,原本有一種預期,日本的量化寬松政策將受到批評。
但現(xiàn)實情況是,作為東道主的美國對日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財長杰克·盧認為,日本央行旨在運用國內經濟刺激內需,符合G8集團在莫斯科達成的共識。
其他國家財長們也反對在削減公共債務方面設定任何硬性目標,只是表示他們打算制定相關指導原則。
有媒體對此觀察的結論是:這對美國和日本來說是一次勝利,這兩個國家認為,如果沒有強勁的經濟增速,債務削減的難度將會更大。
“量化寬松”的“藥效”
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際,量化寬松是發(fā)達經濟體開展的一場史無前例的貨幣實驗:以超低利率向市場注入幾乎無限量的貨幣。德國總理默克爾稱之為“貨幣噴射”。
在經歷了4輪量化寬松操作后,美聯(lián)儲仍在大肆印發(fā)鈔票購買國債,并明確表示在失業(yè)率下降到6.5%之前不會提高短期利率。如果開放式的量化寬松保持到2013年年底,那么美聯(lián)儲的資產負債表將膨脹至4萬億美元,是2007年的4倍之多。
歐洲央行今年下半年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市場普遍預計,英國央行將在未來數月維持3750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規(guī)模和0.5%的基準利率不變。外界猜測,隨著新行長在7月到任,該行有可能效仿日本央行推出更激進的措施。
但是經歷多年的“量化寬松”之后,發(fā)達經濟體的復蘇仍未見起色:美國勞動力市場復蘇依然緩慢,日本的通縮夢魘揮之不去,而歐元區(qū)經濟今年還將收縮。
有分析者指出,這場貨幣實驗至今既未看到結果,也未看到盡頭。不過,“量化寬松”仍被發(fā)達經濟體視為“救命稻草”。
日本國內有人已對這場賭注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因為美國國債有很多國外持有人,可以轉嫁危機,但日本國債九成持有者是國民,一旦暴跌,吃虧的就只有日本人自己。
IMF在其近日發(fā)布的《全球金融穩(wěn)定報告》中警告,異常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引發(fā)信貸泡沫,進而使世界重新陷入金融危機。
重拾復蘇之路
有分析者指出,各方對寬松貨幣政策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資本流入其他國家雖然可以降低借貸成本,但隨之而來的是資產泡沫,增加本幣升值的風險。二是寬松政策退出則將增加國債的償債成本。
考慮利弊,較之可能出現(xiàn)的金融泡沫,實體經濟的復蘇更需要流動性的支持。這也是發(fā)達國家央行鐘愛推行量化寬松的原因。
分析者指出,寬松貨幣政策通過“打折促銷”促進了經濟的增長,鼓勵企業(yè)用借來的錢擴大資本性支出,消費者用借來的錢擴大消費。但現(xiàn)在第一個作用被全球化抵消,因為企業(yè)借錢與投資的地點通常是分開的。第二個作用因借貸過度已不明顯,F(xiàn)在的貨幣政策只能通過實際匯率的持續(xù)貶值起作用。
專家分析,這樣的結果是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的,可能會引發(fā)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不斷交替的相繼貶值最終會導致全球通脹。雖然發(fā)達經濟體目前還在通縮,但通脹會在2014年成為其突出問題。
有識之士指出,受到沖擊的經濟體應該通過增加供應鏈的靈活性來解決失業(yè)問題,通過建立全球超級金融監(jiān)管來解決金融問題,通過將資源快速再分配到有競爭力的行業(yè)來把收入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