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披露:大宗商品交易商盈利規模巨大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英國《金融時報》16日披露的研究報告稱,通過對數千頁公司申報材料和非公開文件的研究發現,本世紀前十年,世界頂級大宗商品交易商盈利共計約2500億美元,凈利潤超過華爾街巨頭高盛、摩根大通…
英國《金融時報》16日披露的研究報告稱,通過對數千頁公司申報材料和非公開文件的研究發現,本世紀前十年,世界頂級大宗商品交易商盈利共計約2500億美元,凈利潤超過華爾街巨頭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的凈利潤之和,且超過世界汽車巨頭豐田、大眾、福特、寶馬和雷諾的凈利潤之和。報告表示,將大宗商品交易商盈利能力公諸于世,希望引起監管者和公眾對該行業透明度的關注。
報告指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利潤在2000年時只有21億美元。此后,隨著新興經濟體國家工業化的發展,大宗商品超級牛市周期啟動,大宗商品交易量快速增加,各交易商集團在油田、礦山和土地投資中的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大宗商品交易利潤開始進入“非凡”增長期。研究資料顯示,包括嘉能可、嘉吉、維多、托克和三菱在內的頂級大宗商品交易商是原材料生產者和消費者間的關鍵紐帶,且多數企業是私有性質,有些企業的利潤數據從不公開發布。
報告同時指出,包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留存的頂級大宗商品交易商申報材料以及銀行家掌握的機密備忘錄都顯示,歐債危機爆發后,大宗商品交易增長在減速,盡管這種減速的分布并不均勻,但該行業整體利潤增長陷入了停滯。數據顯示,全球20大實物大宗商品交易商去年利潤總額為335億美元,與過去5年平均凈利潤基本持平;衡量盈利能力的股本回報率同比下降,本世紀頭10年大宗商品交易商的股本回報率曾高達50%至60%,去年它們的平均股本回報率為20%至30%,其中嘉能可2012年股本回報率跌至9.7%,遠低于本世紀頭十年曾經達到的61%峰值。即便如此,按資本市場通常標準衡量,這種回報率仍相當高。(中國證券報)
大宗商品交易商10年凈賺2500億美元
世界頂級大宗商品交易商在過去10年里盈利近2500億美元,突顯控制著這個以私有企業為主的行業的個人和家族,如何得益于中國和其它新興國家的崛起。
自2003年以來,各大交易商的凈利潤超過了強大的華爾街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凈利潤之和,也超過了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這樣的工業巨擘。它們的凈利潤也高過豐田(Toyota)、大眾(Volkswagen)、福特汽車(Ford Motor)、寶馬(BMW)和雷諾(Renault)的凈利潤之和。
英國《金融時報》對數千頁公司申報材料和非公開文件的研究,標志著首次全面揭開該行業的面紗。交易商的盈利能力公諸于世,將加強各方要求這一行業提高透明度的呼聲。盡管該行業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中心角色,但該行業基本上不受監管,也很少有人了解其如何運作。
這項研究讓世人關注該行業從2000年(那一年該行業的利潤只有21億美元)開始的非凡增長時期。同期各交易集團的影響力也大幅度擴大。
它們利用了中國和其它新興國家工業化所引發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這一超級周期不僅提振了大宗商品的交易量,還增強了各集團油田、礦山和農地投資的盈利能力。
不過,這項研究也發現,該行業正面臨強勁逆風。整體利潤增長已陷入停滯,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標出現同比下降。
全球20大實物大宗商品交易商去年利潤達到335億美元,與過去5年期間的凈利潤水平相差無幾。
該行業包括嘉能可(Glencore),嘉吉(Cargill)、維多(Vitol)、托克(Trafigura)和三菱(Mitsubishi)等大型交易商,它們是原材料(無論是石油、銅,還是小麥)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鍵紐帶。雖然某些公司公開上市,披露財務數據,但多數企業是私有的,其中有些企業從不發布利潤數據。
研究的文件——包括維京群島和新加坡商業登記處的申報材料,以及發給銀行家的機密備忘錄——似乎表明,隨著全球經濟趨弱,大宗商品交易增長減速,該行業正面臨放緩。此外,市場已變得更為透明,競爭有所加劇。
利潤增長的減速令人矚目,盡管這種減速的分布并不均勻。路易達孚商品(Louis Dreyfus Commodities)等交易商的凈利潤仍在增長,但其它交易商面臨更艱難的形勢。全球最大石油交易商維多的凈利潤去年跌至10.5億美元,這是2004年以來的最低位。
股本回報率——盈利能力的一種衡量標準——出現下降。盡管一些集團在本世紀頭10年中期的股本回報率高達50%至60%,但現在它們的平均股本回報率為20%至30%,盡管按照通常標準這種回報率仍是相當高的。
“大宗商品市場正變得越來越競爭激烈,”石油交易商貢沃爾(Gunvor)的首席執行官托爾比約恩•特恩奎斯特(Torbjörn Törnqvist)表示。“行業不會再看到以往那種巨大的股本回報率。”
嘉能可的股本回報率(不包括特殊項目)在2012年跌至僅9.7%,遠低于本世紀頭10年期間曾經達到的61%峰值。
然而,盡管利潤增長停滯,股本回報率下降,但該行業仍是極為有利可圖的。一些交易商的掌門人——包括嘉能可的伊凡•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來寶集團(Noble Group)的艾禮文(Richard Elman)以及托克的克勞德•多芬(Claude Dauphin)——都獲得了億萬身家,而嘉吉等其它交易商背后的家族的財富也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