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存煤破800萬噸警戒線
來源:經濟參考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黑色的煤山幾乎將整個秦皇島港塞得滿滿當當,煤炭從業者最不愿看到的這一場景再次出現:從1月27日的674.3萬噸到2月1日的800.8萬噸,短短5天中國煤炭市場風向標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就突破了強制…
黑色的煤山幾乎將整個秦皇島港塞得滿滿當當,煤炭從業者最不愿看到的這一場景再次出現:從1月27日的674.3萬噸到2月1日的800.8萬噸,短短5天中國煤炭市場風向標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就突破了強制疏港警戒線,時至6日仍在附近徘徊。
包括秦皇島港在內的環渤海四港的煤炭大壓港,促使環渤海動力煤價連續八周下跌,逼近2012年7月底的全年低點水平。分析人士認為,受煤電企業元宵節后復工、大秦線四月檢修、國內經濟好轉等影響,煤價的連跌困境有望在節后2月下旬結束。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業內煤炭網獲悉,截至2月6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627元/噸,這是該指數連續第八周下降,累計降幅為18元/噸,而去年全年的低點水平為626元/噸。
“由于大霧封航和春節臨近,市場氛圍相對冷清,下游來港拉煤也進入傳統瓶頸,煤企也開始停產放假。目前煤礦基本處于消化庫存階段,而高耗能企業開工率降低,煤炭日耗有所下滑,電廠庫存出現用煤旺季反而增加的態勢,煤價低位震蕩。”分析師解釋說。
據了解,截至1月30日,六大電力集團沿海主要電廠電煤庫存上揚至1486.35萬噸 ,合計日耗下行至60.88萬噸,存煤可用天數24.4天。同樣,截止到1月底,全國重點電廠存煤8059萬噸,較1月10日增加222萬噸或2 .83%,存煤可用天數為19天,仍高于15天的合理水平。
下游需求的進一步疲軟從港口庫存的增多上可得到進一步佐證。
業內煤炭網數據顯示,從1月28日到2月3日,秦皇島港每日錨地船舶數量均維持在100艘以上,但每日預到船舶數量卻下降至個位數。這使得煤炭調出量比前一周大幅減少近100萬噸,庫存也出現跳漲,在2月1日達到800 .8萬噸,而該港口總容量才1000萬噸,800萬噸是其強制疏港警戒線,上一次突破警戒線是在去年6月份。
之后隨著天氣好轉,秦皇島港口煤炭庫存雖有下降,但截至6日仍處于766萬噸的高位。而唐山港、曹妃甸港等其它環渤海主要發運港口煤炭庫存也普遍處于庫存偏高狀態。截至2月3日,環渤海四港煤炭庫存量為2045.4萬噸,周環比增加227.2萬噸,增幅達12.5%。
“很多煤電企業都將在元宵節之后復工,因此,春節假期影響或將延續到2月中下旬,預計秦港高庫存或將持續,煤價或將依然維持弱勢,不會發生較大波動。”秦皇島煤炭網分析師高蘭英稱。
不過,業內分析人士一致認為,從長期來看,國家對煤礦的兼并重組、規模效益以及環保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發展必須要解決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在均衡的市場格局下,價格暴漲或暴跌一般不會發生。
包括秦皇島港在內的環渤海四港的煤炭大壓港,促使環渤海動力煤價連續八周下跌,逼近2012年7月底的全年低點水平。分析人士認為,受煤電企業元宵節后復工、大秦線四月檢修、國內經濟好轉等影響,煤價的連跌困境有望在節后2月下旬結束。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業內煤炭網獲悉,截至2月6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627元/噸,這是該指數連續第八周下降,累計降幅為18元/噸,而去年全年的低點水平為626元/噸。
“由于大霧封航和春節臨近,市場氛圍相對冷清,下游來港拉煤也進入傳統瓶頸,煤企也開始停產放假。目前煤礦基本處于消化庫存階段,而高耗能企業開工率降低,煤炭日耗有所下滑,電廠庫存出現用煤旺季反而增加的態勢,煤價低位震蕩。”分析師解釋說。
據了解,截至1月30日,六大電力集團沿海主要電廠電煤庫存上揚至1486.35萬噸 ,合計日耗下行至60.88萬噸,存煤可用天數24.4天。同樣,截止到1月底,全國重點電廠存煤8059萬噸,較1月10日增加222萬噸或2 .83%,存煤可用天數為19天,仍高于15天的合理水平。
下游需求的進一步疲軟從港口庫存的增多上可得到進一步佐證。
業內煤炭網數據顯示,從1月28日到2月3日,秦皇島港每日錨地船舶數量均維持在100艘以上,但每日預到船舶數量卻下降至個位數。這使得煤炭調出量比前一周大幅減少近100萬噸,庫存也出現跳漲,在2月1日達到800 .8萬噸,而該港口總容量才1000萬噸,800萬噸是其強制疏港警戒線,上一次突破警戒線是在去年6月份。
之后隨著天氣好轉,秦皇島港口煤炭庫存雖有下降,但截至6日仍處于766萬噸的高位。而唐山港、曹妃甸港等其它環渤海主要發運港口煤炭庫存也普遍處于庫存偏高狀態。截至2月3日,環渤海四港煤炭庫存量為2045.4萬噸,周環比增加227.2萬噸,增幅達12.5%。
“很多煤電企業都將在元宵節之后復工,因此,春節假期影響或將延續到2月中下旬,預計秦港高庫存或將持續,煤價或將依然維持弱勢,不會發生較大波動。”秦皇島煤炭網分析師高蘭英稱。
不過,業內分析人士一致認為,從長期來看,國家對煤礦的兼并重組、規模效益以及環保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發展必須要解決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在均衡的市場格局下,價格暴漲或暴跌一般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