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套利空間再現 煤炭進口商豪賭明年國內市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忙碌了好久,終于搞定了明年澳洲進口煤的全年合同。不久前簽完合同的高鴻顯得有些忐忑。他所在的煤炭貿易公司以動力煤的價格簽了一年300萬噸的焦煤,包銷整個煤礦,并完成付款2000萬美元。他…
“忙碌了好久,終于搞定了明年澳洲進口煤的全年合同。”不久前簽完合同的高鴻顯得有些忐忑。他所在的煤炭貿易公司以動力煤的價格簽了一年300萬噸的焦煤,包銷整個煤礦,并完成付款2000萬美元。他直言,這是在用公司的全部身家賭明年3月后的國內市場。
除了這筆訂單,今年基本都在做進口煤的他稱,公司每月從朝鮮進口2萬多噸燒結煤,從俄羅斯每月進口3萬噸左右噴吹煤,印尼每月也有一條船的運量。
在需求旺季時,國內貿易商便加大了進口煤的采購。海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我國煤炭進口量約為2.25億噸,同比增長33.5%。煤炭進口均價為每噸103.3美元,下跌2.9%。
2011年全年煤炭進口量為1.8億噸,多位市場分析師預測,今年或達2.7億噸之巨,煤炭進口量同比增長將高達48.03%。同時,國家能源主管部門預計201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大約增長4.5%,進口量將有所縮小。
年底將至,進口煤進入集中交付期,新一輪的訂單也即將啟動。與高鴻不同的是,不少煤炭貿易商按兵不動,仍處在觀望之中。
觀望市場
“現在沒有簽進口煤合同,國外報價太高,不是簽的時候。”秦發集團采購及銷售經理沈洪武還在等待時機。作為廣州大型的煤炭貿易企業,秦發集團主要從印尼、南非、澳洲、越南等國家進口煤炭。
“最近在關注電廠的煤炭訂銷會,到時都得去看情況。我們算市場戶,先訂重點煤企的。至于進口煤的計劃,還要再觀望。”他表示仍要謹慎。
沈洪武稱,秦發集團90%的進口煤賣給電廠,其余的進口煤場存不到5萬噸。雖然沈洪武否定了秦發集團進口煤賣不出去,進口業務暫停的說法,但他也表示除近兩個月訂單情況有所好轉外,“之前都挺慘,沒量還賠錢”。
“基本沒有賺。”已經簽下大單的高鴻也認為進口煤不好做,價格時有倒掛。
最近兩天,苦于沒有訂單的浙江啟新煤電集團副總經理沈兆洲正在出差。“需求非印尼的進口煤,5500大卡,六到十萬噸。”他積極尋找貨源。供應商報價628元/噸,他直言接受不了。
接受采訪的煤炭貿易商都苦于沒有剛性需求。“華東、華南沿海進口煤到貨增加,煤炭市場整體供應充足,但下游需求有限。我們也只能祈求經濟回暖。”沈兆洲說道。
中昊國際能源大連有限公司副經理王功成也透露,12月部分電廠接貨價已下調10-15元不等。年底將至,電廠與煤企都在準備商討明年合同,“中間貿易商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消耗進口煤大戶浙能集團今年共用500萬噸進口煤,其資產經營部副主任安駿稱,目前集團正籌劃訂單情況,明年計劃比500萬噸多一點。這個計劃基于浙能集團對明年形勢的判斷,即明年的煤價略高于當前。
價格優勢重現
相關數據顯示,5月初澳洲煤和秦皇島下水煤炭到岸價每噸相差160元,6月份后差距逐漸縮小。
中國最大的煤炭進口商之一的亞太能源高層此前稱,煤價內漲外跌的情形下,進口的套利空間已經出現,以廣州港為例,5500大卡熱量的進口煤較同類的國內煤價格便宜20-30元人民幣。
這個價格差使得不少煤炭貿易商開始重啟進口,甚至有電企為選擇價格更為低廉的進口煤,而毀約與煤企簽訂的重點電煤合同。
一位煤炭行業分析師稱,經過兩三年的進口煤貿易磨練,當前中國沿海的電廠和鋼廠已經習慣在國外找煤,靈活的現貨貿易方式下,只要價格差出現,進口就會啟動。
“這對國內原煤的生產形成挑戰,大型煤企試圖限產保價的做法已經行不通,國內煤價稍微上漲,進口煤即刻就會補充進來。”上述分析師解釋。
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目前進口煤價格優勢仍然存在,沿海大型電廠采購外煤的積極性仍較高,年末動力煤進口或將增加。
與此同時,電煤價格并軌消息傳來。并軌后,國內主要產地煤炭價格可能出現一定上調。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分析師李延認為,電煤價格并軌對進口煤市場短期內影響不大。而長期來看,取消了重點電煤之后,進口煤的區位優勢和價格優勢可能會進一步顯現,進口煤的競爭力相對會有所增強。
他解釋,由于取消了重點電煤,國內用煤企業對國際市場的關注可能也會增加,未來單獨的進口貿易越來越難做,必須要和國外的礦商和國內的終端用戶聯合起來,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除了這筆訂單,今年基本都在做進口煤的他稱,公司每月從朝鮮進口2萬多噸燒結煤,從俄羅斯每月進口3萬噸左右噴吹煤,印尼每月也有一條船的運量。
在需求旺季時,國內貿易商便加大了進口煤的采購。海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我國煤炭進口量約為2.25億噸,同比增長33.5%。煤炭進口均價為每噸103.3美元,下跌2.9%。
2011年全年煤炭進口量為1.8億噸,多位市場分析師預測,今年或達2.7億噸之巨,煤炭進口量同比增長將高達48.03%。同時,國家能源主管部門預計201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大約增長4.5%,進口量將有所縮小。
年底將至,進口煤進入集中交付期,新一輪的訂單也即將啟動。與高鴻不同的是,不少煤炭貿易商按兵不動,仍處在觀望之中。
觀望市場
“現在沒有簽進口煤合同,國外報價太高,不是簽的時候。”秦發集團采購及銷售經理沈洪武還在等待時機。作為廣州大型的煤炭貿易企業,秦發集團主要從印尼、南非、澳洲、越南等國家進口煤炭。
“最近在關注電廠的煤炭訂銷會,到時都得去看情況。我們算市場戶,先訂重點煤企的。至于進口煤的計劃,還要再觀望。”他表示仍要謹慎。
沈洪武稱,秦發集團90%的進口煤賣給電廠,其余的進口煤場存不到5萬噸。雖然沈洪武否定了秦發集團進口煤賣不出去,進口業務暫停的說法,但他也表示除近兩個月訂單情況有所好轉外,“之前都挺慘,沒量還賠錢”。
“基本沒有賺。”已經簽下大單的高鴻也認為進口煤不好做,價格時有倒掛。
最近兩天,苦于沒有訂單的浙江啟新煤電集團副總經理沈兆洲正在出差。“需求非印尼的進口煤,5500大卡,六到十萬噸。”他積極尋找貨源。供應商報價628元/噸,他直言接受不了。
接受采訪的煤炭貿易商都苦于沒有剛性需求。“華東、華南沿海進口煤到貨增加,煤炭市場整體供應充足,但下游需求有限。我們也只能祈求經濟回暖。”沈兆洲說道。
中昊國際能源大連有限公司副經理王功成也透露,12月部分電廠接貨價已下調10-15元不等。年底將至,電廠與煤企都在準備商討明年合同,“中間貿易商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消耗進口煤大戶浙能集團今年共用500萬噸進口煤,其資產經營部副主任安駿稱,目前集團正籌劃訂單情況,明年計劃比500萬噸多一點。這個計劃基于浙能集團對明年形勢的判斷,即明年的煤價略高于當前。
價格優勢重現
相關數據顯示,5月初澳洲煤和秦皇島下水煤炭到岸價每噸相差160元,6月份后差距逐漸縮小。
中國最大的煤炭進口商之一的亞太能源高層此前稱,煤價內漲外跌的情形下,進口的套利空間已經出現,以廣州港為例,5500大卡熱量的進口煤較同類的國內煤價格便宜20-30元人民幣。
這個價格差使得不少煤炭貿易商開始重啟進口,甚至有電企為選擇價格更為低廉的進口煤,而毀約與煤企簽訂的重點電煤合同。
一位煤炭行業分析師稱,經過兩三年的進口煤貿易磨練,當前中國沿海的電廠和鋼廠已經習慣在國外找煤,靈活的現貨貿易方式下,只要價格差出現,進口就會啟動。
“這對國內原煤的生產形成挑戰,大型煤企試圖限產保價的做法已經行不通,國內煤價稍微上漲,進口煤即刻就會補充進來。”上述分析師解釋。
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目前進口煤價格優勢仍然存在,沿海大型電廠采購外煤的積極性仍較高,年末動力煤進口或將增加。
與此同時,電煤價格并軌消息傳來。并軌后,國內主要產地煤炭價格可能出現一定上調。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分析師李延認為,電煤價格并軌對進口煤市場短期內影響不大。而長期來看,取消了重點電煤之后,進口煤的區位優勢和價格優勢可能會進一步顯現,進口煤的競爭力相對會有所增強。
他解釋,由于取消了重點電煤,國內用煤企業對國際市場的關注可能也會增加,未來單獨的進口貿易越來越難做,必須要和國外的礦商和國內的終端用戶聯合起來,才能有效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