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限期關閉道路兩側300米以內礦山
來源:中國新聞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省國土資源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已設置采礦權的露天礦山為重點,本著關閉、調整、治理原則,道路兩側300米以內的由當地政府限期關閉,300米到1000米可視范圍…
近日,省國土資源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已設置采礦權的露天礦山為重點,本著“關閉、調整、治理”原則,道路兩側300米以內的由當地政府限期關閉,300米到1000米可視范圍內的逐步有序退出,或在開采完批準的資源儲量后由當地政府關閉,不再擴大露天礦區范圍。而露天礦山整治僅是我省礦山整治和恢復攻堅戰的一部分內容。
據了解,作為礦業大省,我省開采礦山一度多達2萬個,經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和礦山整合,目前仍有礦山5085個,礦產資源采掘業和后續加工業總產值多年來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40%以上。礦產資源開發在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破壞。
數據顯示,目前我省因礦產資源開采累計壓占和損毀土地約12萬公頃,其中,地面塌陷面積約5萬公頃、尾礦和固體廢棄物累計積存40多億噸、每年采礦活動產生的廢水廢液達5億多噸。
為科學合理地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我省近年來出臺并實施了《全省礦山環境保護規劃》、《河北省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等十余個政策文件,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提供了政策和技術依據。
據統計,我省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證金制度以來,已繳礦山3470個,占到全部礦山總數的92%,繳納金額達128964.07萬元。
“我們的目標是‘十二五’末期礦山環境治理率達到40%以上。”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紹廉告訴筆者,2012年—2015年,我省將每年投入各級財政資金2億元,進行礦山環境治理,治理面積5萬畝。此外,我省還將通過完善保證金制度,加強監督,由各礦山企業每年完成治理面積5萬畝,每年返還保證金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