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廠設立直銷公司難解困局
來源:現代物流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導讀:生產領域利潤降低,就將一部分重心放在銷售領域,如果銷售領域再不給力,那再把重心放在哪里呢?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鋼廠設立直銷公司,并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不過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出…
導讀:生產領域利潤降低,就將一部分重心放在銷售領域,如果銷售領域再不給力,那再把重心放在哪里呢?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鋼廠設立直銷公司,并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不過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出路之前,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或許經過這個“寒冬”,國內鋼鐵行業產業鏈會有所改善,會更適應未來鋼市發展的要求。
中鋼協公布的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1~3月份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10.34億元,較去年同期盈利158億元大幅下滑。
而去年鋼鐵企業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2011年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2.4%,較前年的2.91%再度下降,也遠低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利潤率水平。
情急之下,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大型鋼鐵企業開始挖掘行業利潤潛力。從去年開始,河鋼、寶鋼、武鋼、首鋼等大型鋼鐵企業紛紛在區域市場加大了現貨直銷的力度。
這些鋼廠希望通過在省級或市級市場設立的現貨直銷公司,直接面對用鋼單位或者貿易企業客戶,從而在銷售數量和每噸鋼材的毛利空間上有所改善。
鋼廠從專注于鋼材生產,到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鋼材流通領域,這其實就是干起了原本是鋼材流通企業做的事,從供應商身份轉成了同行身份。
那么這些國有鋼廠能否通過流通領域改善利潤情況呢?
企業的利潤來自于成本和銷售量的差額,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國有鋼廠的現貨銷售公司是否更有優勢。
從人力成本來看,國有企業由于在人員、福利等方面比民營企業有更多牽制或負擔因素,這一點并不占優勢。而從銷售成本來看,國有企業在異地開設銷售公司,需要在場地、物流、開拓客戶方面進行新的推廣投入,這是一筆不小開支,即使是已經開設直銷公司的地區,由于國有企業的開銷方面控制力度普遍低于民營企業,管理稍有松懈,成本支出也將遠高于當地民營流通企業。
再看看銷售收入,現貨銷售公司通常售價比當地貿易公司略低,以此吸引客戶,但是其卻要求現金結算,在用鋼企業普遍資金短缺之際,這一價格優勢也就抵消了。此外,對于國有鋼廠來說,長期以來習慣于“坐商”的銷售模式,對于地區市場的客戶開發,顯然與當地民營企業相比顯得經驗不足。另外,由于國有企業管理層級較多,當市場價格發生變動時,其對價格調整的速度也較慢,需要層層請示,往往錯過時機,失去客戶。
更重要的一點是,鋼廠現貨公司與貿易企業一樣,當鋼價下跌的時候,就要面臨貶值風險,而國有企業相對缺乏快速反應和經營靈活性,因而會面臨更高的經營風險。
相比之下,這些國有鋼廠更適合堅守生產本位,控制產量與采購成本,調整產品結構,而不是盲目開設現貨直銷公司。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中鋼協:粗鋼產量實際在減少 下一篇:進口關稅下調助降有色加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