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主營虧損殃及千億資本支出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4月28日,中國石化公告稱,扣除非經營性收益后,每股虧損0.02元,在74億元補貼的包裝下,勉強實現每股收益0.077元。
在經營虧損、靠補貼裝點門面的情況下,中國石化今年1000多億元的資本支出計劃也將受影響。
因利潤猛降,董事長蘇樹林在年初審計工作會議上提出三個要求,一是今年的目標不變,二是要求控制成本,三是加強勘探工作。
蘇要求,錦上添花的事情不要做,放棄那些不疼不癢的技改,控制費用,“要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同時,“對于那些不按規則辦的事(投資),視同個人行為。”
主業虧損主因是煉油
今年前3個月,中國石化實現營業收入3320.1億元,同比增加20%,但凈利潤同比下降65.49%,僅67.01億元。
有此盈利表現,還得益于國家的74億元補貼所賜。以其去年末總股本867.02億股計算,補貼直接增厚每股收益約0.08元。
煉油是導致主業虧損的主因。
一季度,中國石化原油加工4188.53萬噸,同比增加9.57%,其中,柴油1660.86萬噸,同比增加15.38%,到1439.43萬噸,汽油從619.41萬噸增到692.99噸,煤油從186.95萬噸增到199.67萬噸。
中國石化的原油主要是靠進口。
去年財報顯示,其原料來源主要有四部分,一是自給,二是中國石油(17.12,0.28,1.66%,吧)(601857.SH),三是中海油,四是進口,進口是主要來源。
2005年,四個來源分別為2862萬噸、875萬噸、505萬噸、9913萬噸,2006年分別為2962萬噸、881萬噸、493噸、10147萬噸,2007年分別為2972萬噸、689萬噸、643萬噸、11308萬噸,進口比重約41%。
但是,國際原油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
2003年,原油價格不過30美元一桶,而今年4月24日,已達117美元一桶。因國家對成品油價管制,國際原油價格每漲1美元都在吞噬中國石化利潤。
蘇樹林曾在香港業績會上稱,中國石化3月份所生產的汽油每噸損失2162元,柴油每噸損失超過3000元。不過,因每個時間點的原油價格不一樣,很難估算其煉油到底虧損多少。
殃及資本支出
中國石化面臨的嚴峻形勢由多方面造成,一是原油從2002年的20美元一桶到現在的100多美元一桶。
其次,從2003年開始,世界石化行業進入景氣周期,現已到景氣峰值,2009-2010年將開始惡化,毛利率下降。
再次,石化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已形成,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技術含量都在增加,已參與到銷售和生產領域的競爭。
第四,環保措施更嚴格。年初,國家審計署進駐中石化,其中一個大項就是節能減排。
一位中國石化管理人士稱,預測主營二季度還將虧損。“若國際原油價格不下降,上半年將虧損,這將影響資本支出。”
而資本支出正是其未來發展的保證。年報顯示,中國石化今年計劃資本支出1218億元。
一季度,資本支出約150.34億元。具體分布為勘探開發板塊資本支出76.98億元,使川氣東送工程進展順利。煉油板塊資本支出17.73億元,促成青島1000萬噸/年煉油工程、武漢及其它油品質量升級改造工程進展順利。銷售板塊資本支出30.92億元,重點區域加油站建設成效顯著,新增加油站100座。
高油價擠壓利潤情況下,中國石化內部已開始加強成本控制。
未來股價將上漲200%?
突圍將圍繞虧損源開展。
中國石化將優化投資結構,石油勘探去年的資本支出占比為53.4%,是最近幾年中最高的。此策略今年還將繼續。
一季度,勘探支出依然超過50%。川氣東輸工程將成為其“穩住東部,發展西部”策略的重頭戲。
或許受此影響,一向看空石化企業的國信證券石化分析師李晨,扭轉對中國石油的預測后,再次看多中國石化。
李晨在研究報告中稱,中國石化可能是受油價與通脹等因素影響最大的A股,高油價+高通脹時期,因嚴厲的成品油價格管制,令其盈利大幅下滑,加之這個時期,市場下跌導致估值下降,引發其A股劇烈下跌。
去年11月,中國石化一度站上29.21元,半年不到已被腰斬,4月22日,更下 挫到9.42元的近一年最低價。
李晨預測,一旦未來兩年外部環境反轉,美國次貸危機平息、美元企穩、油價下跌、國內CPI回落、信貸放松、股市上漲,中國石化盈利必將大幅上升。
而油價下跌加上CPI回落,必然導致“政府對成品油價格管制的放松”,加之市場估值水平回升,其A股收復失地,上漲200%并非不可想象。
目前,海通、民族證券的分析師都已對其給出買入評級。
4月28日,中國石化收報11.34元,跌4.38%。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 上一篇:一季度中國鋼鐵行業運行態勢分析 下一篇:發改委協調電煤緊張方案將上報國務院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