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預測全球貿易額今年下滑9%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月23日發表的WTO一份官方報告作出了如上預測。WTO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Pascal Lamy)稱,“貿易是提振世界經濟的強有力工具。”“G20峰會上,領導人們將獲得一個特別的機會,聯合起來并立刻行動,以遏制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蔓延。” 按WTO的觀點,2009年貿易收縮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影響: ——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貿易需求同時大幅放緩。 ——貿易鏈的加長,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產出國和消費國的簡單貿易變得更加復雜,中間品需要經過很多國家的再加工。這種復雜化,增加了貿易衰退所帶來的“放大效應”。 ——貿易融資渠道的喪失。 ——貿易保護主義的升溫,任何貿易保護行為都可能延長衰退時間,并令復蘇更遲到來。 拉米說,“在過去30年中,貿易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貿易經常會超過產出的增長速度,特別是很多產品的生產過程遍布世界各地,這可能會產生龐大的乘數效應。正因為此,一旦需求放緩,貿易可能會下降得更加明顯。其中,貿易融資渠道的堵塞是貿易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WTO的預測并非無的放矢。按照目前已經公布的數據,很多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在1月和2月均出現出口大幅下行,出口下降的影響也反饋至更多相關部門,工業產出低迷,采購經理人判斷悲觀,固定資產投資銳減。 3月10日,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由于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導致全球貿易不斷萎縮,德國1月出口總額為666億歐元,較2008年同期大幅下降20.7%。該數據創下16年來的最大降幅,同時也是德國出口自2008年11月以來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在世界另一出口大國日本,出口也遭遇兩位數巨跌。這令經濟學家紛紛調低對這兩個國家GDP增幅預期。 WTO報告除對2009年的整體貿易狀況作出了較為悲觀的預測外,同時指出,金融市場震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會延長貿易狀況恢復的時間。如果家庭消費支出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之上,經濟恢復的步伐也將放慢。當然,在眾多不利因素對面,也存在著一些可能導致貿易狀況更快恢復的因素:信貸市場運行得到恢復,金融改革成功實現,銀行融資渠道重新暢通。這些因素均將加速經濟復蘇的進程。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