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價歷史性拐點是否真的來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從去年7月開始,山西煤價進入新一輪“井噴”行情:原本價格最低的電煤,已從去年的坑口價每噸三四百元,飆升到今年的七八百元,運到秦皇島碼頭則漲至千元以上;而稀有煤種的焦煤,則更是漲得離譜,動輒坑口價每噸一兩千元。
煤價如此上漲,使得電力、鋼鐵、化工、采暖等大批下游行業度日艱難,出現大面積虧損。
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更加劇了這些下游行業的生存環境。
全國經濟一盤棋。下游的蕭條正在向上游傳遞。種種跡象表明,山西煤價可能正在迎來一個歷史性的拐點。
電煤撐壞秦皇島?
10月24日,滬市打響“1800點保衛戰”,但太原股民呂軍對此毫不關心。他持有“大秦鐵路”,不到一年間,就從其吃入的每股20多元跌到11元左右。“已被徹底套住”,呂軍有點絕望,“不想再看盤了”。兩個月前,媒體的朋友警告他,秦皇島碼頭動力煤積壓嚴重,可能會影響到大秦的股價,勸其“割肉”出局。但考慮到冬天即將到來,南方電廠要大規模地吃進“冬儲煤”,呂軍不為所動。
煤炭從用途分,大致就是動力煤和煉焦煤兩種。煉焦煤,就是可以加工成焦炭的原煤;動力煤就是鍋爐用煤,大部分用來供火力電廠發電,即俗稱的“電煤”。
國慶節前,一位省政府工作的朋友向呂軍透露,現在大同電煤非常緊張,坑口價一噸漲到了800元。這位朋友還說,在9月25日,國電集團大同第二發電廠向上緊急反映,因大同整頓小煤窯,導致市場煤價高漲,企業20年來首次出現嚴重虧損,即便這樣還是買不下煤。“怎么可能呢”,呂軍開始很不理解。但是,從本月15日起,“大秦鐵路突然開始了每天3個小時的大修,這表明真的有問題了”。
2006年8月上市的“大秦鐵路”,是目前世界上運力最大的專業煤炭運輸線路,我省晉北出省煤炭的90%以上通過其運到秦皇島轉運,為沿線和南方的380多家主要電廠提供動力煤。毫不夸張,大秦鐵路是我省大同、朔州大批煤礦的“出海生命線”;而秦皇島港的煤炭平倉價(裝船后的交貨價),則成為“全國煤炭價格晴雨表”。
今年上半年,大秦鐵路實現凈利潤37.2億元,同比增長25.78%。和大秦的業績對應,是秦皇島碼頭直線攀升的煤價。從去年7月開始,煤炭價格開始新一輪“井噴”,今年漲幅尤大:到今年5月10日,該碼頭發熱量6000大卡以上的“大同優混”每噸平倉價為670-690元;7月12日,則漲到每噸980-1000元。“破千”后,當時有人大膽預測,“到年底至少還要漲20%”。
而7月,國際煤價卻首次出現了下跌,且一跌不可收拾。受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影響,目前國外動力煤價已低于國內價格。
從此,秦皇島煤炭出現嚴重壓港,“來運煤的船少得可憐”。8月份,港口儲煤達到令人憂慮的800萬噸,逼近900萬噸的允許存煤量。
為應付煤炭積壓,秦皇島啟動疏港機制。9月11日該港通知說,要對煤炭收取每噸0.2元的堆存費,但10天內裝船的免收;很快,又調整到0.4元和5天。目前,秦皇島的儲煤依然在800萬噸以上徘徊。“8”這個吉利數,成了股民呂軍的忌諱。
電力、冶金、建材、化工是煤炭的四大用戶,其中電力占到50%。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南方沿海的出口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大批中小企業紛紛關閉,使得電力需求急劇減少。今年8月,我國火電發電量、生鐵產量、水泥產量同比增幅僅為1.8%、-1.5%、1.5%,連續6個月出現增速下滑。
終端的蕭條已開始向上游傳遞,“全國煤炭價格晴雨表”已顯示出這種趨勢。本月23日,秦皇島6000大卡的“大同優混”每噸平倉價跌至920-935元;4500大卡的普通混煤平倉價跌至590-610元。
“什么煤炭都不愁賣的好日子已經過去”。山西焦煤集團銷售公司港口分公司一負責人說,“客戶開始挑肥揀瘦,發熱量大的優質煤依然暢銷;但4000大卡左右的劣質煤嚴重滯銷,成為秦皇島壓港的主力”。
“秦皇島煤價下降,正在倒逼山西煤炭坑口價”。但是,目前山西正迎來采暖季節,熱力企業大量存煤,導致動力煤煤價堅挺。
“明年春天,山西電煤坑口價不容樂觀”。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同等地電煤價格堅挺的另一原因是“因安全問題,小煤礦大規模停產”。
焦煤面臨“寒冬”
10月24日中午,太原市和平北路,“興業鋼材大市場”。
這是一家叫“恒久基業”的物貿公司。門前,三個小伙計悠閑地耍撲克。一見有車停靠,三人立即殷勤地跑上去,“老板,要鋼材?”
“恒久基業”女老板張月娟,在太原做了11年建筑鋼材生意,“從來沒有見過今年這樣的大起大落”。
1997年張月娟剛入道,鋼材的零售價格是每噸1800元左右。“那時太原的城鄉結合部,農民到處蓋房子”,鋼價緩慢上升,最后漲到每噸3080元后開始緩緩回落,一直落到前幾年的每噸2300元。
到了2300元后,鋼價開始止跌;飆升的太原房價催動房地產開發熱潮,鋼價進入新一輪上漲通道,“都是高層建筑,螺紋鋼、線材用量很大”,“旺季一個月能走四千噸”。
去年國慶,鋼價每噸在4400元左右;今年五六月份,就漲到“歷史從未有過”的每噸6000元!
從此,“和奧運會高臺跳水一樣”,鋼價垂直回落;僅僅兩三個月,就跌到3300元。“現在一個月只能走千噸左右,散戶很多,房地產老板都不進貨”。以前,張月娟總要保持兩三千噸的存貨,“現在一百噸”。
“不賠就是經營最好的了。”張月娟和許多同行都在慘淡度日。
“房地產市場可能有問題”,張月娟的判斷其實已經得到宏觀層的肯定。本月17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對外透露:“截至8月底,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已經創紀錄地達到了1.3億平方米”。
張月娟經銷的產品,大都來自山西晉南幾個鋼鐵巨頭,如聞喜海鑫、曲沃中宇、襄汾新金山等。新金山的危總工介紹:兩座550立方的煉鐵高爐,一座正在停產燜爐;另一座也保持半負荷生產,“本來一座高爐一天能出2000噸鐵水,現在只出1300噸”,“肯定是虧損的”。
煉鋼需要鐵礦粉和焦炭,“從連云港、日照港運來的鐵礦粉,已從1200元跌到了600元”;襄汾本是產焦大縣,“但焦炭已從每噸3000元跌到了現在的一千五六”。
襄汾古城鎮的晉能焦化廠,是新金山的焦炭供應商之一。其經理藺云虎介紹,他們現在正在實行限產:盡量延長結焦時間,“正常結焦是22.5小時,現在是67個小時”。
讓機焦、鋼鐵企業苦惱的是,“虧損還得硬撐著”:機焦爐和大型煉鐵高爐必須連續作業,最不濟也要“燜爐保溫”,不能像煤礦一樣可以停產;否則內部的耐火材料冷卻崩坍,輕則損失慘重,重則報廢。
此前,“山西焦炭聯盟”已經宣布減產50%,同時要求各焦化企業9月份不采購焦煤;9月26日,山西焦協決定,在9月份降價100元的基礎上,10月份通過鐵路銷售的焦炭以車板價每噸再降200元,通過公路銷售的出廠價再降300元。
“煉焦煤盡管維持著高價,但已經賣不動了”,藺云虎說,“我們都在看,看它到底能撐多久”,“煤價又不是神舟7號,能飛到天上去?”
據記者了解,目前山西各地的焦煤價格已經出現下滑。武鄉縣墨鐙鄉某煤礦主要生產煉焦配煤,其總工宋某透露說,“最近一個月煤走不動”,“瘦煤最高時一噸1200元,現在跌到了八百多”。
降一降,未嘗不是好事
很明顯,煉焦煤和動力煤的市場需求都出現了明顯萎縮,但山西煤炭的坑口價降幅卻非常有限,“但拐點無疑已經出現”,山西焦煤集團銷售公司戰略研究室一職工說。
上次的拐點出現在10年前。那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山西煤炭嚴重滯銷,許多國有統配煤礦發不出工資,大同礦務局當時的流行口號是“人人二百三,共同渡難關”。
2007年,山西煤價高啟,全行業實現利潤250.6億元,上繳稅收307.6億元,上繳可持續發展基金103.7億元。全省煤炭企業上繳的稅費、基金占全省工業企業的45%以上,絕對的“煤老大”。如果煤炭市場出現下滑,對山西經濟影響巨大。
山西焦煤集團銷售公司介紹說,山西的煤價一直實行“雙軌制”,“煤價高,是指小煤窯的煤價太高;國有統配煤礦價格很低”。
每年,各大國有統配煤礦都要和電力部門簽訂合同,低價供應煤炭,即“合同煤”,“相當于山西給全國經濟輸血、做免費貢獻”。山西焦煤集團今年電煤的裝車價是340元,但完全成本是328元,再加上13%的稅是370元,“每噸還要賠30元”,“我們的盈利主要來自焦煤”。今年年初,南方大凍災,山西焦煤集團壓縮焦煤產量,春節不放假,大量生產不賺錢的電煤,低價支援南方,“國有企業必須為國分憂”。
和國有統配大煤礦實行“合同價”不同,廣大小煤窯煤價則隨行就市,即為“市場煤”。民間所說的煤價飆升,其實是指“市場煤”。大同第二發電廠所反映的高達800元噸煤價,即為小煤窯的“市場煤”。
“市場煤”價格虛高,壓垮了眾多下游行業。今年1到9月中國國電集團因此虧損56.5億元,“預計到年底將達90到100億元”。目前,“市場煤”和“計劃電”的矛盾,已成為能源市場的主要矛盾。
與電力等部門大面積虧損伴隨的,則是被世人廣為詬病的“煤老板暴富”、“團購悍馬”等等。
煤礦的利潤到底有多高?武鄉縣墨鐙鄉某煤礦,去年同期的含稅坑口價是每噸400元,“今年漲到900元,成本價是400元”。也就是說,其每噸利潤在500元左右,而該煤礦年產45萬噸。
山西社會科學院能源所夏冰研究員認為,今年上半年煤價已經到了“很不合理的地步”,“從2002年大漲到現在,也該跌一跌”。
“煤炭不是高科技行業,它的利潤率應該在全社會平均利潤率再下一點”,夏冰直言不諱,“煤炭的開采成本就是100元,其它的都是費稅和利潤”。
從全國而言,煤價過高對其它行業都會帶來一定影響,現在沿海出口難,如果一直堅持高煤價,對出口經濟的恢復是個打擊;“如果全國經濟不景氣,煤炭需求就會大下降,山西煤炭最后也會陷入低谷”。
而對山西而言,高煤價也并非全是好事。山西一直力圖改變煤炭過重的產業結構。“由于煤價過高,我省重點發展的電力、煤化工、建材等產業今年都陷入全行業虧損——因為它們全部是高耗能產業”。
煤價上漲扭曲了深層次的矛盾,使得體制創新滯后、產業結構素質低下等問題被掩蓋。
夏冰認為,產業間都應實現“共贏”。現在煤價虛高使得下游產業全部被壓垮,“甚至搞得連暖氣都燒不起了,嚴重影響民生”,這無論如何不是一種健康的經濟,“從這個意義上講,煤價開始降未嘗不是好事”。
山西焦煤集團銷售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說,市場煤價下降對國有統配大礦影響很小,“合同價和市場價差價很大,電煤合同價三百多,市場價卻八百多,這實在太不合理”,“合同價還是要往上漲的”。(來源:山西晚報)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