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被市場掛牌價虛高“忽悠”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上海華東鋼材市場消息,一段時間以來,上海鋼材現貨市場上的掛牌價存在“虛高”現象,要引起采購廠商的注意,否則會被“忽悠”。 一般來說:鋼材現貨市場價由掛牌價及成交價二個部分,掛牌…
據上海華東鋼材市場消息,一段時間以來,上海鋼材現貨市場上的掛牌價存在“虛高”現象,要引起采購廠商的注意,否則會被“忽悠”。
一般來說:鋼材現貨市場價由掛牌價及成交價二個部分,掛牌價與成交價之間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掛牌價要高于成交價,以往,線材(以線螺等為主)的掛牌價高于成交價約10-20元/噸左右,板材的掛牌價以“三板一片”為例要高于成交價50元/噸上下;下半年以來,鋼材現貨掛牌價出現“虛高”與成交價差距拉大,有個別少數流通商“頭帶三尺帽,準備砍一刀”,掛牌價尤其是同一個廠生產的同一規格,品種鋼材現貨在不同渠道報價“差異”不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掛牌的“虛高”呢?
1、鋼鐵生產行業出廠價調整與以往相比,比較頻繁,“三個月”調整一次幾乎不存在,多數是月度調整一次,還有少數是“每旬”調整一次,調整出廠價有些是“名義出廠價”,而它的數量優惠,現報優惠,運費補貼,返利補差……等不包含在內,有的鋼廠對訂貨用戶還有“戰略用戶”,“批量大戶”等分檔,不同檔次優惠不同。當然,這是市場行為,無可非議,所以訂鋼廠期貨的用戶拿到的貨實際價格不可能相同,而“名義”出廠價為個別少數流通商掛牌價虛高留下了空間。
2、個別少數流通商實際上庫存很少甚至是無庫存,為了“面子”將掛牌價“燈籠”高掛,卡住采購廠商不敢買高價,證明其是有貨的,這實際上是“自欺欺人”。
3、還有個別少數流通商,市場上捎有“風吹草動”就跟風追漲,先漲上去再說,挺不住過二天再下來。
采購廠商對市場掛牌價虛高現象一定要小心,在采購中決不能“吊在一棵樹上”,要“貨比三家”,同時對“出廠價”要冷靜分析,不能以“各義出廠價”作為個別市場掛牌價依據,充其量只能作為參考,否則被“溫柔一刀”還以為買了“便宜貨”。
市場掛牌價“虛高”反映了市場環境尚不規范,為此呼吁:鋼材供應鏈上方方面面要自律,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市場行為,營造市場良好氛圍,減少或杜絕市場掛牌價虛高不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