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柴油荒”--對壟斷資源的壟斷性開發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新一輪較大面積的“柴油荒”已形成:目前中國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因缺油而停業,在浙江、江蘇、湖南等地,不少加油站實行限量加油。主要…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新一輪較大面積的“柴油荒”已形成:目前中國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因缺油而停業,在浙江、江蘇、湖南等地,不少加油站實行限量加油。主要原因是柴油減產以及突擊減排造成的需求猛增。
雖說,能源領域出現臨時性短缺也不是第一次,且每一次都能找出理由予以解釋,但針對此次出現的柴油荒,再搬出類似理由顯然是站不住腳了。與前幾次“油荒”不同的是,時下,很多地方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突擊式“限電沖刺”,迫使企業買柴油自行發電,或許正是柴油減產以及節能限電分別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共同制造了這場“柴油荒”。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作為柴油荒間接推手的突擊限電,似有被人為過分夸大的痕跡。柴油供應本來就極其緊張,突擊限電措施的間接效果充其量不過是進一步惡化了柴油供給緊張的情勢,真正當之無愧的幕后推手,或許不是別的,正是石化雙雄的限產逼宮以及由此直接造成的饑餓供應體制。
石油被稱為“現代經濟的血液”,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像2010年這樣大面積的“柴油荒”,公眾其實并不陌生。雖然發改委最近剛提高成品油價格,但在國際原油價格依舊高企的形勢下,民營加油站從正規渠道根本拿不到貨,國營加油站也因為價格原因而有意惜售———“油荒”作為壟斷巨頭一種逼宮漲價的把戲,幾已成為國際原油價格高漲時的慣例,此番大概也不會例外。
作為國有壟斷企業的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利用的是國家投資,代表國家掌握資源,同時享受壟斷利益。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穩定市場供求應是這些國有石油公司應盡責任。如今,在石油石化企業利潤豐厚而原油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成品油市場斷檔缺貨乃至出現人為恐慌,無論如何解釋,都是一種失職。
石油作為不可再生的重要礦產資源,出現“柴油荒”這樣的能源短缺,無疑會對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對國外石油的依賴性增大,更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可以說,“油荒”的源頭是對壟斷資源的壟斷性開發,其結果必然導致市場的歪曲。由于目前國內石油市場壟斷并沒有完全打破,國內石油巨頭依賴國家賦予它們的壟斷地位,長期以來獲利豐[43.753.18%]厚。它們既然享受了壟斷的利益,那么就應該承擔起相應的壟斷責任。因此,即使出現成品油價格倒掛,煉油暫時出現虧損,它們也有義務保證市場供應,這是壟斷國企應該承擔的“普遍服務”義務。
- 上一篇:成都涂鍍價格暫穩 下一篇:中國經濟推高全球石油供應接近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