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手機上查看各種信息,刷臉后‘工地碼’顯示綠碼就可以進場,方便多了。”3月24日,在寧波市鎮海區蛟川北區棚戶區改造三期B地塊項目工作的建筑工人徐敏告訴記者。經過測溫、刷臉核驗“工地碼”后,門禁通道閘機自動放行,建筑工人有序進場。為嚴守工地“小門”,鎮海區結合數字化技術上線“工地碼”,實現對建筑工地人員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健康碼信息的動態精準管理,做到“人、證、碼”無感聯查。
“建筑工地人員多、流動性大,而且很多工人智能手機使用不熟練,給卡口防疫工作帶來一定難度。”鎮海區住房和建設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說,此前,各建筑工地防疫卡口主要依賴人工查驗,不僅查驗速度慢,而且容易導致交叉感染。
為了堵牢潛在防疫漏洞,鎮海區住房和建設交通局僅用15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的注冊、云資源申請、政務網內遷、數據接口申請等準備工作,5個工作日完成“工地碼”模塊上線。
“工地碼”使用時分為綠色、黃色、紅色三種顏色,相關信息無需人工上傳,后臺每天零時會對所有人員的健康碼、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數據進行自動更新。如出現健康碼“紅碼”的情況,“工地碼”也會同步變紅,如發現疫苗接種或核酸檢測情況不符合要求,則可能出現黃碼。一旦出現“工地碼”紅碼,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會馬上啟動警報,快速落實管控措施;如果出現黃碼,信息會智能推送至工地負責人,核實處置后再向后臺反饋,建立了閉環管理機制。
這一“無感化”的核查方式,受到了企業歡迎。“操作非常簡單快捷,刷臉過門禁就可以相應賦碼,大大方便了疫情管控登記、提高了通行效率,也有利于我們工地搶抓工期。”寧波四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汪彬彬說。
目前,鎮海區144個在建工地全部啟用這一數字化防疫舉措,1.8萬余名從業人員的“工地碼”全部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