釩電池動態追蹤:四川省建設“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調研報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為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會議關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的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四川省釩鈦鋼鐵產業協會(以下簡稱協…
從6月7日-6月16日,由協會牽頭,省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協會黨支部書記、高級顧問張邦緒帶隊,由攀鋼集團、川威集團、德勝集團、四川能源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電投西南能源研究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的調研團隊,深入現場,對我省建設“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進行了深入調研。
調研團隊實地考察了雅安、涼山州、攀枝花、樂山、成都和內江六地市州,與相關市州市委市政府、經信、發改、能源等部門和區縣政府領導、部門負責人, 雅安中甫新能源,攀鋼集團、龍佰礦冶、安寧股份,德勝集團、偉力得能源、晶科科技,川威集團、星明能源等釩電池和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就建設“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進行探討交流。從調研的情況看,我省建設“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資源優勢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基礎良好,相關市州政府和企業意愿強、決心大,動力十足。
隨著調研的深入,調研組和相關市州的關注重點,逐漸由建設“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向發展“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產業”新業態轉變,認為我省構 建釩電池儲能產業先天優勢明顯、后發優勢突出,應抓住戰略機遇,建設“政府主導、企業實施、多端合作、示范先行、綜合施策”的“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把我省打造成中國儲能產業的重要一極和西部釩電池儲能產業的引領者,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
(一)釩資源優勢突出
釩作為釩電池的基礎和關鍵材料,占釩電池成本的50%左右,擁有釩資源,就掌握了釩電池產業發展主動權。我省釩資源儲量豐富,全國6家主要產釩企業,有 四家在我省,包括攀鋼集團、川威集團、德勝集團和達州鋼鐵,總產釩量占全國的60%以上,能夠為發展釩電池儲能產業提供強力支撐。同時,我省攀西地區擁有釩產業集群,產品覆蓋五氧化二釩、硫酸氧釩、釩電解液等,釩產品制造供應能力強。
(二)產業鏈供應鏈較完整
釩電池被譽為“儲能王者”,主要由釩電解液單元、電堆單元、變流及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我省發展電池儲能產業,上游資源端優勢突出,擁有攀鋼集團、川威集團、中甫新能源等對資源掌控能力強的電解液廠家,川威集團、偉力得等電堆制造企業技術特色明顯,多家企業可制造交流及控制系統,江油還有電極生產制造商。同時,攀枝花市、涼山州等地擁有豐裕的風電、光伏新能源和巨大的新能源儲能應用市場,成都、攀枝花、內江、樂山等地擁有眾多用電量大的工業園區,潛在的應用場景巨大。
(三)新能源資源集中
我省能源結構具有“水豐氣多好風光、煤少油缺”的特點,是全國重要的優質清潔能源基地和著力打造的世界級優質清潔能源基地。其中,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48億千瓦、占全國22.4%、居全國第二;是全國三大天然氣勘探開發主產區之一,境內天然氣(頁巖氣)累計探明儲量5.18萬億立方米、占全國的27.4%,其中 頁巖氣1.19萬億立方米、占全國的59.5%,均居全國第一。
我省光伏可開發量8500萬千瓦、占全國0.5%,風能可開發量1800萬千瓦、占全國0.4%,占總量不大,但資源主要集中在涼山州和攀枝花市,利于開發,且已建成大量風光項目。如涼山州已建成并網光伏項目30個,裝機90萬千瓦;建成投產風電項目65個、裝機457萬千瓦。建23個風電項目,裝機251萬千瓦。攀枝花市是全國首批81個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創建城市和全省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已建成光伏發電裝機29.87萬千瓦,建成風電場8個,總裝機46.65萬千瓦。
根據我省“十四五”能源規劃,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1000萬千瓦、1200萬千瓦,將重點推進涼山州風電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發電基地建設,規劃建設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礱江、大渡河中上游水風光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基地開發,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和盆周山區風電開發。預期“十四五”期間,我省新增風電、光伏3000萬千瓦以上,釩電池儲能產業“新能源”充足。
(一)產業規模
規模小、水平中游、處于追趕狀態。我省釩電解液產能為4000立方米/年,攀鋼集團和川威集團產能各2000立方米/年。釩電池系統集成產能12兆瓦/年,偉力得釩電池系統集成產能10兆瓦/年,川威集團釩電池系統集成產能2兆瓦/年。偉力得在樂山目前正推進樂山儲能產業園項目,以擴大生產規模。從全國層面看,全國釩電解液產能為74000立方米/年,釩電池系統集成產能652兆瓦/年,國內龍頭企業大連融科的電堆產能300兆瓦/年。我省發展釩電池儲能產業基礎好、潛力較大、需要加快追趕。
(二)市場需求
從全球與全國層面,釩電池全球裝機規模2019年底為40MW,2020年以來僅中國就新增裝機129MW、容量510MWh;我省已公布未來兩年擬新增釩電池裝機約為1GMW、容量4GWh,預期到2025年,裝機容量將超過20GWH,累計實現新型儲能30GW裝機量。目前,我省風電、光伏并網裝機分別是527萬千瓦、196萬千瓦,釩電池儲能市場應用處于空白狀態。預期“十四五”期間,風電和發電將出現大幅度增長,我省需要加快配套建設儲能電站,以滿足我省儲能產業市場需要,而釩電池儲能應是首選。
(三)技術水平
我省擁有較完善的釩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川威集團、攀鋼集團和中甫新能源的釩電解液制備,處于國內較好水平。特別是川威集團的短流程制備釩電解液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制造成本較傳統方法下降20%以上,優勢明顯;偉力得能源的電堆生產技術和中甫新能源在電解液能能量密度、氫離子濃度、電流密度等方面,擁有專利技術;川威集團和偉力得能源的系統控制技術,達到國內中上水平,為我省建設“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和發展釩電池儲能產業奠定了產業鏈供應鏈基礎。
(四)品牌建設
我國擁有大連融科、北京普能等產業公認品牌企業。我省釩電池研發與生產企業,研發早、有成果、發展慢,品牌效應弱,缺乏話語權。
(五)示范項目
我省沒有釩電池大型儲能示范項目。攀鋼集團研究院于2007年建設了我省唯一的“光伏-釩電池-充電樁”釩電解液小型應用示范工程。該項目由30KW光伏發電系 統,10KW/5h普通電解液釩電池儲能系統,10KW高性能電解液用釩電池儲能系統及負載(充電樁和路燈)組成。目前,國家電投正在四川甘孜正斗建設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儲能實證基地,包括2X250KW/1MWh全釩液流儲能示范系統。
我國示范項目建設呈爆發趨勢。已建、在建和擬建釩電池項目,已達30多個。遼寧、山西、江蘇、浙江、陜西、河北、河南、新疆、山東、湖北、安徽、吉林、北京、甘肅、寧夏等15省均有釩電池項目。遼寧大連釩電池儲能調峰電站采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自主研發的儲能技術,規模200MW/800MWh,總投資38億元,是我國首個國家級大型化學儲能示范項目和全球已建最大釩電池儲能電站項目,國家電投湖北襄陽釩液流儲能電站規模100MW/500MWh,儲能時長5小時,具有較強代表性。
(一)對釩電池儲能產業的認知需要強化
一是研究不深不透。對產業的商業化應用前景缺乏系統認知,受困于技術、成本和應用場景等問題,認識盲點多;二是缺乏案例支撐。對釩電池儲能的技術標 準、成本計算、政策支持、實施路徑等,可“粗說”難“細數”,缺乏案例實證和技術說服力;三是難以形成合力。表現在各端“冷熱不均”,政府端政策支持處于研討階段,尚需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各端職責尚需明確,實施主體尚需確定,合作機制還沒有建立,著力點和主攻方向尚需聚焦,難以綜合發力;四是商業模式需要創新。缺乏破解釩電池儲能度電成本高、一次性投入大、應用場景少和實現盈利的模式,商業化運作問題突出,影響企業投入熱情和政府推進力度。
(二)產業鏈供應鏈強度和韌性需要提高
我省釩電池電解液、電堆、隔膜、電極、控制等技術解決了“有”的問題,但處于分散、爬坡、規模化提高階段,距離國內先進水平有差距,還需要解決“強”的問題,商業化應用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急需增強。
(三)需要加快頂層設計進行整體推進
一是急需制訂釩電池儲能產業發展規劃。我省發展釩電池儲能產業,優勢在資源端,急需制訂規劃和計劃統籌,打造后端優勢,構建后發優勢,引領產業發展;二是急需促進產業協同。企業間封鎖技術,沒有形成互學互鑒的交流機制,產業鏈間缺乏溝通,沒有形成多端合作的協同機制,企業各練各的功,沒有形成聯動突破機制,加快產業化的應用機制,需要打破壁壘,提高產業集中度;三是急需研究建立政策支持體系。河北、浙江、遼寧、甘肅等22個省(區、市)已出臺新能源配置儲能政策,即在建設光伏電站時,配套建設一定比例的儲能設施,為釩電池儲能創造示范和應用場景。我省還未出臺扶持釩電池儲能產業的新能源強配儲能、電價、稅收、土地、貸款貼息等支持政策;四是急需加快推進示范項目建設。我省目前還沒有釩電池儲能產業示范項目,產業技術和產品缺乏工程化驗證,影響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
四川發展釩電池儲能產業,擁有資源稟賦和產業潛力,可借鑒鋰電產業發展模式,構建“十四五”全面規劃、典型示范應用、“十五五”規模化商業應用的發展格面。
(一)做好頂層設計,統籌發展,集全省之力打造釩電池儲能新產業,做我國西部儲能產業的領先極
一是召開好專題研討會。建議省發展改革委和經信廳聯合組織召開四川省釩電池儲能產業專題研討會,邀請相關市州和釩電池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及投資基金、金融機構等參加,為我省釩電池儲能產業加快發展獻計獻策,打造后發優勢;二是做好發展規劃。建議由省發展改革委和經信廳等部門牽頭,聘請專業機構,編制四川省釩電池儲能產業發展規劃,重點解決產業指導思想、布局、目標和政策措施等問題,用規劃統一思想、統籌產業、聚集力量,整體推進;三是制訂好實施方案。圍繞產業發展需要的營商環境、支持政策、示范項目建設、新能源配儲能裝置、釩資源保障、電解液降成本、電堆提高水平、控制系統等關鍵問題及關鍵節點,制訂重點支持措施,形成多方共促的發展局面;四是做到川內“一盤棋”。統籌釩電池產業川內空間布局,在攀枝花打造釩電池全產業鏈集群,在內江打造釩電解液產業集群,在樂山打造釩電堆和系統集成的裝備制造基地,打造攀西-雅安-成都釩鈦新能源材料集群,實現產業的聯動發展。
(二)配套制訂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體系,打造有利于釩電池儲能產業發展的營商環境
一是支持解決行業準入問題。在產業門類上,將釩電池產業納入能源產業或儲能材料產業,不作為化工產業;釩電池項目作為能源項目或儲能材料項目,不作為化工項目,無需進入化工產業園區。同時,把釩電池儲能產業作為重點支持的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在能耗雙控指標上給予傾斜;二是支持“以釩定鋼”增加釩資源供給。我國釩資源主要從釩渣中提取,目前有96%以上的釩產品應用于鋼鐵產業,儲能產業發展會增加對釩資源的需求,引發價格上漲,增加釩電池成本。建議爭取國家支持,對主要產釩企業實施差異化的鋼鐵產能政策,適當增加我省鋼鐵產能,以增加釩渣產量,保障釩資源供給;三是支持差別電價和配屬發電指標。明確電力市場化交易主體,差異化的兩部制電價(容量電價和調峰小時數以及調峰電價)以及有針對性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品種,拓展市場化盈利渠道和商業模式;建議參照浙江、遼寧、甘肅、湖北等省(區、市)出臺新能源配置儲能政策,在建設新能源電站的同時,將“三州一市”新能源富集地區的部分新能源發電指標配置給在川落地的釩電池儲能企業和發電集團,共同開發新能源發電項目,“以資源換產業”,快速推動儲能產業發展,疏導一次性投資成本;四是加大財政和金融支持。借鑒其他省份經驗,對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先進技術和標準、以及人才予以省、市兩級財政資金補助;建立省級釩電池(或釩儲能)產業基金,定向支持釩電池項目;引導省、市內各類金融機構將釩電池儲能產業項目納入融資服務“白名單”,簡化融資審批流程、增加融資規模、實行優惠利率;支持“白名單”企業直接融資,優先列為上市后備企業輔導,享受企業上市資金獎勵政策;在中央和省預算內資金安排、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投入、政府融資擔保平臺服務等方面給予傾斜;五是支持商業模式創新。釩電解液具有價值高、可永續循環使用的特點,建議將釩電解液納入租賃物范圍,支持企業探索建立釩資源融資租賃、先租后買或者以釩資源參股進行項目共建收益共享等商業模式。支持建立釩資產大宗交易平臺和以四川為中心的全國交易體系,形成資本與產業的良性互動,分期分攤釩液流電池儲能項目一次性投入成本,推進示范項目建設和技術完善;六是支持技術創新。把釩電池相關產品納入我省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目錄,幫助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并配套進行資金獎補;將首批示范項目作為整體創新、系統提升和技術驗證的重點,支持本土企業聯合外埠優勢企業,在我省成立創新聯合體,通過建立產學研用金合作機制和利益連接機制,提高電堆效率、提高釩電解液活性、降低釩電解液成本,構建智慧儲能優勢。
(三)統籌布局,建設“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加快我省釩電池儲能產業規模化商業應用步伐
我省建設示范項目基礎條件好。一是有資源。我省擁有較全的釩電池儲能產業 產業鏈供應鏈,還擁有風、光、水綜合資源優勢。甘孜、阿壩、涼山、攀枝花太陽能資源豐富,有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資源條件;二是有應用。我省作為全國制造業大省,具備大規模消納新能源的產業條件;三是有新能源。我省“三州一市”風電、光伏能源應用取得成績,具備建立“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應用條件;四是有經驗。全國已經建立數十個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可為我省提供借鑒;五是有決心。攀枝花市、內江市、涼山州等都積極爭取建設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并把釩電池產業作為新賽道、新業態的主攻方向,制訂了產業發展目標,明確了發展措施。如攀枝花市擬通過建設“新能源+釩電池儲能”項目,把“釩鈦、陽光、新能源”三篇文章變成一篇大文章,擬通過建設釩電池儲能特色產業園、鼓勵釩電池儲能示范應用、出臺產業支持政策推動“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產業發展;內江積極建設“成渝地區釩電池應急備用基地、西南地區釩電池產業研發生產高地”等,有利于示范項目實施。
示范項目建設要堅持高起點。建議打造全球首個GWh全釩液流示范電站集群,構建全球首個省級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集群。
電源側。建議在攀枝花和涼山州構建規模為100MW/600MWh的全球單個最大全釩液流電源側獨立儲能電站。基于攀西新能源和釩資源的雙重優勢,同步配套600MW新能源建設,打造電網友好型新能源電站示范。在充分消納新能源的同時,為電網提供一定的高峰時段供電保障能力。
電網側。建議在成都構建規模為100MW/600MWh的全球單個最大全釩液流電源側獨立儲能電站。成都作為負荷中心,是典型的受端電網,經濟發展迅速,特大城市應急保障迫切需求。示范項目可作為負荷中心電壓、調峰、應急備用和“黑啟動”支撐,提高地區供電能力,優化電力潮流布局。
用戶側。建議在內江綠色智慧工業園區建設規模為100MW/600MWh的全球單個最大全釩液流用戶側獨立儲能電站。內江作為成渝雙城經濟圈的主軸地方,擁有電解液研發、制造以及上游的釩資源優勢,通過峰谷套利,降低園區用戶電價,同步建設虛擬電廠平臺,挖掘需求側響應效益,同時提供成渝兩個特大城市應急備用電源保障。
(四)打造全國釩電池政產學研用金產業創新中心
成都作為我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聚合效應、人才效應和創新氛圍強。建議依靠我省本土高校、企業和招引的龍頭企業,以示范引領,打造釩電池政產學研用金產業創新中心,實現研發在成都、示范和基地在市州的產業協同態勢,作為我省釩電池產業創新基地、人才基地和對外名片,為我省發展釩電池儲能產業提供強大支撐。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到貨尚可 石家莊廢鋼窄幅盤整運行 下一篇:寧夏三元中泰2臺硅鐵礦熱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