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毅
- 職稱:研究員
- 職務:水鋼安全總監
- 專業:煉鋼
張毅,中共黨員,畢業于貴州工學院冶金系鋼鐵冶金專業。
簡歷:煉鋼車間主任,連鑄車間主任,煉鋼生產科科長,煉鋼廠副廠長,煉鋼廠廠長,水鋼副總工,水鋼安全總監。
在開展技術創新、技術研究、科技成果應用、技術攻關中主要業績如下:
一、組織、參與實施科技攻關、技術進步,為科學煉鋼打下堅實基礎,取得多項成果、效益顯著,獲科技獎省部級3項、地廳5項、首鋼集團3項、水鋼公司7項,省部級管理創新獎7項。
1、作為主創人組織實施“連鑄實現低溫快拉的探索與實踐”:針對水鋼轉爐生產從出鋼到澆注末期的溫度差高達180℃,連鑄中間包鋼水過熱度高達60℃,造成轉爐侵蝕較快、連鑄漏鋼率高等難題。組織實施對中間包的加蓋烘烤、強化生產組織以減少鋼水鎮靜時間、完善冶煉過程溫度控制手段、合金烘烤工藝以及實行多爐連澆等措施來實現連鑄低溫快澆工藝大幅度降低出鋼溫度,提高爐齡。提高了產品實物質量、降低了工序能耗,共計創效2554萬元,項目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組織開展“轉爐煉鋼低成本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應用”:提出建立以熱平衡為中心的轉爐物料平衡機制、對現有原料進行綜合分析、加大內部自循環資源回收利用、牽頭開展合金成份優化工作使合金成本達到較優狀態。項目完成后,鋼鐵料噸鋼成本下降35.3元、合金噸鋼成本下降18.7元、造渣料成本降低年創效達0.516億元,各項創效合計3.22億元,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參與“優質硬線用鋼非金屬夾雜物控制技術研究及應用”:在現有的鐵水條件下,確定較為合理的供氧制度、脫磷保碳高碳出鋼減少夾雜物的生成等,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4、組織完成水鋼轉爐復吹工藝應用與優化:牽頭研究通過對轉爐復吹工藝進行底吹磚布置方式、管道材料選擇和安裝、底吹蘑菇頭的形成和維護進行優化,實現了底吹與轉爐爐齡的同步,在轉爐爐齡達到25016次時底吹仍可正常使用,復吹率100%,居國內領先水平。項目的實施取得經濟效益達11061.5萬元,獲首鋼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二、參與組織新品種鋼開發:按照水鋼集團建設“西部精品長材基地”的戰略定位,緊緊圍繞產品結構調整契機,在水鋼國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高強度SWRS82B鋼盤條研發與產業化》實施過程中,組織和參與冶煉開發方案討論、規程的起草及生產組織、跟蹤、總結,實現了82B系列鋼種的工業化規模生產,產品較好滿足了貴州鋼繩集團等用戶的個性化高要求,為該項目取得成功作出了貢獻。還組織成功利用轉爐開發優質碳素結構鋼系列(30#~80#)、抗震鋼、美標軟線系列(1006、1008)、歐標軟線系列(C4D1、C4D、C7D)、HRB400、HRB500、低硅H08A、PC棒母材(30MnSi)、合金焊絲鋼(ER70S-6)、SWRH82B系列、彈簧鋼(65Mn)、優質合金結構鋼40Cr等鋼種,使水鋼品種鋼生產形成了系列化。極大的延伸了產品的廣度和深度。
三、參與國家、省重點項目及水鋼技術進步項目情況:參與組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絲、鋼絞線用鋼及制品研發”中82B系列鋼種開發冶煉,組織了冶煉作業指導書的編寫并根據生產實際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多次修改,生產中通過轉爐冶煉、LF精煉等工藝的優化,使鑄坯質量不斷提高,鋼中有害氣體、夾雜物均較好滿足了產品要求,有力支撐了項目的完成。主持完成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高性能鋼筋產業化及在高墩大跨徑橋梁中的示范應用》等。
四、積極對技術工作進行總結,發表科技論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100t轉爐爐襯侵蝕因素的分析和長壽爐齡的工藝實踐》發表于《特殊鋼》,《提高加工材鑄坯潔凈度的生產實踐》發表于《冶金標準化與質量》等。
五、在技術工作中積極專研,組織進行技術發明和知識產權保護,在生產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參與獲得國家專利4項。
六、主要榮譽稱號情況
獲各級榮譽29項,先后獲貴州省十大杰出青年、六盤水市勞動模范、首鋼勞動模范、水鋼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水鋼煉鋼專業(學科)帶頭人、水鋼科技進步組織推進者等。聘任為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水鋼專業學科帶頭人,推薦為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象、六盤水市職稱評審人才庫專家等。
簡歷:煉鋼車間主任,連鑄車間主任,煉鋼生產科科長,煉鋼廠副廠長,煉鋼廠廠長,水鋼副總工,水鋼安全總監。
在開展技術創新、技術研究、科技成果應用、技術攻關中主要業績如下:
一、組織、參與實施科技攻關、技術進步,為科學煉鋼打下堅實基礎,取得多項成果、效益顯著,獲科技獎省部級3項、地廳5項、首鋼集團3項、水鋼公司7項,省部級管理創新獎7項。
1、作為主創人組織實施“連鑄實現低溫快拉的探索與實踐”:針對水鋼轉爐生產從出鋼到澆注末期的溫度差高達180℃,連鑄中間包鋼水過熱度高達60℃,造成轉爐侵蝕較快、連鑄漏鋼率高等難題。組織實施對中間包的加蓋烘烤、強化生產組織以減少鋼水鎮靜時間、完善冶煉過程溫度控制手段、合金烘烤工藝以及實行多爐連澆等措施來實現連鑄低溫快澆工藝大幅度降低出鋼溫度,提高爐齡。提高了產品實物質量、降低了工序能耗,共計創效2554萬元,項目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組織開展“轉爐煉鋼低成本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應用”:提出建立以熱平衡為中心的轉爐物料平衡機制、對現有原料進行綜合分析、加大內部自循環資源回收利用、牽頭開展合金成份優化工作使合金成本達到較優狀態。項目完成后,鋼鐵料噸鋼成本下降35.3元、合金噸鋼成本下降18.7元、造渣料成本降低年創效達0.516億元,各項創效合計3.22億元,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參與“優質硬線用鋼非金屬夾雜物控制技術研究及應用”:在現有的鐵水條件下,確定較為合理的供氧制度、脫磷保碳高碳出鋼減少夾雜物的生成等,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4、組織完成水鋼轉爐復吹工藝應用與優化:牽頭研究通過對轉爐復吹工藝進行底吹磚布置方式、管道材料選擇和安裝、底吹蘑菇頭的形成和維護進行優化,實現了底吹與轉爐爐齡的同步,在轉爐爐齡達到25016次時底吹仍可正常使用,復吹率100%,居國內領先水平。項目的實施取得經濟效益達11061.5萬元,獲首鋼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二、參與組織新品種鋼開發:按照水鋼集團建設“西部精品長材基地”的戰略定位,緊緊圍繞產品結構調整契機,在水鋼國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高強度SWRS82B鋼盤條研發與產業化》實施過程中,組織和參與冶煉開發方案討論、規程的起草及生產組織、跟蹤、總結,實現了82B系列鋼種的工業化規模生產,產品較好滿足了貴州鋼繩集團等用戶的個性化高要求,為該項目取得成功作出了貢獻。還組織成功利用轉爐開發優質碳素結構鋼系列(30#~80#)、抗震鋼、美標軟線系列(1006、1008)、歐標軟線系列(C4D1、C4D、C7D)、HRB400、HRB500、低硅H08A、PC棒母材(30MnSi)、合金焊絲鋼(ER70S-6)、SWRH82B系列、彈簧鋼(65Mn)、優質合金結構鋼40Cr等鋼種,使水鋼品種鋼生產形成了系列化。極大的延伸了產品的廣度和深度。
三、參與國家、省重點項目及水鋼技術進步項目情況:參與組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絲、鋼絞線用鋼及制品研發”中82B系列鋼種開發冶煉,組織了冶煉作業指導書的編寫并根據生產實際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多次修改,生產中通過轉爐冶煉、LF精煉等工藝的優化,使鑄坯質量不斷提高,鋼中有害氣體、夾雜物均較好滿足了產品要求,有力支撐了項目的完成。主持完成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高性能鋼筋產業化及在高墩大跨徑橋梁中的示范應用》等。
四、積極對技術工作進行總結,發表科技論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100t轉爐爐襯侵蝕因素的分析和長壽爐齡的工藝實踐》發表于《特殊鋼》,《提高加工材鑄坯潔凈度的生產實踐》發表于《冶金標準化與質量》等。
五、在技術工作中積極專研,組織進行技術發明和知識產權保護,在生產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參與獲得國家專利4項。
六、主要榮譽稱號情況
獲各級榮譽29項,先后獲貴州省十大杰出青年、六盤水市勞動模范、首鋼勞動模范、水鋼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水鋼煉鋼專業(學科)帶頭人、水鋼科技進步組織推進者等。聘任為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水鋼專業學科帶頭人,推薦為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象、六盤水市職稱評審人才庫專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