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英
- 職稱:教授
- 職務:總經理
- 專業:煉鋼
王忠英,男,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畢業,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現任黑龍江建龍鋼鐵公司總經理。
1992年東北工學院研究生畢業后到西寧鋼廠煉鋼廠和鋼研所從事技術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此期間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長期深入生產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積極開展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研究開發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經貿委技術創新項目“軸承鋼大方坯連鑄工藝攻關”和“鋇合金在鋼中應用技術開發”及省科技攻關項目“EAF-LF-VD—CC生產軸承鋼工藝攻關”等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7項,開發了鐵路用滲碳軸承鋼、耐蝕鋼12Cr2AlMoV等新產品11個。2000年到鋼鐵研究總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出站后在鋼鐵研究總院從事特殊鋼冶煉和連鑄方面的科研工作,主要負責特殊鋼連鑄裝備和工藝攻關工作,完成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特殊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國內特殊鋼行業發展戰略研究”。2004年初進入淮鋼工作以來,以其申請的“一種含鋇潔凈鋼及生產方法”、“一種鋇微合金化軸承鋼”、“無渣出鋼轉爐”等專利技術和其在特殊鋼生產技術和特鋼連鑄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轉爐流程生產特殊鋼的工藝路線,并以“國內首條轉爐特殊鋼大棒材”項目向國家發改委進行申報建設,該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同時“國內首條轉爐特殊鋼大棒材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江蘇省科技廳首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1000萬元科研撥款和500萬元貼息的支持。目前該項目圓滿完成,在淮鋼建成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爐特殊鋼大棒材生產線,并形成核心技術,采用該生產線生產的7個產品獲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開發了三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并形成企業標準,申報專利19項。該項目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其主要研發內容分別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冶金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已在該生產線開發了以GCr15、1537HC、25MnCrNiMoA、12Cr1MoVG及SAE4145H等為代表的軸承鋼、貨叉用鋼、鐵道用鋼、高壓鍋爐管和石油用鋼等247個高附加值新品種,累計產量達到346.9萬噸,新增效益3.72億元。解決了大規格彈簧鋼延伸率低、含鋁鋼連鑄水口結瘤及小方坯連鑄軸承鋼等技術難題。
為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牽頭建立了鋼鐵研究總院淮鋼博士后工作站,并被人事部批準為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同時與東北大學、江蘇大學、淮陰工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和重點產學研基地,為建立開放性的研發平臺創造了條件。目前,正在負責“973”“高強度彈簧鋼(轉爐)凝固組織均質化的應用研究”和國家火炬計劃“微合金化高性能貨叉專用鋼1537HC產業化”及 “新一代高速重載鐵路車輛用車軸及車輪用鋼開發”和“系泊鏈用鋼開發”等項目,其中連鑄微合金化車軸鋼于2009年1月8日通過鐵道部組織的專家驗收,連鑄車輪坯CL60于2010年3月30日通過鐵道部組織的專家驗收。并申請“一種微合金化高強度、抗裂紋汽車大梁用扁鋼及其生產工藝”、“一種微合金化鐵路貨車車軸用鋼及其生產工藝”、“一種高強度、耐腐蝕、高韌性的系泊鏈用鋼及其生產方法”和“一種微合金化高強度貨叉用鋼”等發明專利。此外利用業余時間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以《國內特殊鋼連鑄生產技術的現狀及發展》、 《淮鋼80tBOF-90tLF-RH-CC生產線開發特殊鋼實踐》為代表的科技論文43篇,并參與了《現代連續鑄鋼實用手冊》的編寫。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分別作為淮安市“十百千”第一層次人才和江蘇省“333”科技領軍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并分別授予淮安市和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獲得2008年中國冶金青年科技獎,冶金行業勞動模范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