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新規沖擊融資銅貿易銅價有探底風險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4月份數據顯現中國經濟依舊疲弱,且6月份即將進入夏季淡季,這意味著需求在二季度改善空間有限,銅價在5月14日,結束反彈再度拐頭向下。此外,外匯局5月份新規定將進一步壓縮融資銅規模,導致…
4月份數據顯現中國經濟依舊疲弱,且6月份即將進入夏季淡季,這意味著需求在二季度改善空間有限,銅價在5月14日,結束反彈再度拐頭向下。此外,外匯局5月份新規定將進一步壓縮融資銅規模,導致中國對銅的投機需求銳減,這意味著銅價仍將有再度探底的風險。
銅需求改善空間有限
首先,工業增速不及預期意味著工業用銅繼續溫和增長。中國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不及預期的9.5%。更能反映工業情況的發電量,其增速依舊疲軟,4月份同比增長僅為6.2%。統計發現,工業增加值與銅消費增速發現二者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相關度在0.7左右),這意味著國內銅消費可能延續5%以下的增速。
其次,傳統工業產能過剩日益嚴重之際,生產者物價指數已是連續第14個月下降,預示已面臨債務增加和增長放緩等問題的中國經濟將受到進一步的困擾。該指數下降將使工業品和大宗商品生產商盈利、償還債務以及按時向供應商付款的難度加大。
最后,市場寄希望的基建投資業不給力,原本下游企業寄希望基建投資拉動有色金屬消費,但是實際數據可謂當頭一棒,且投資結構惡化。數據顯示,基建投資增速明顯放緩,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速4月同比增長22.7%,較一季度36.5%大幅下跌。4月制造業投資增速回落,當月同比下滑至17.9%。盡管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顯著加快,但房地產對銅消費拉動有限。
人民幣升值
對銅進口刺激有限
自年初以來,國內銅進口一直在下滑,這意味著中國銅消費力度已在放緩,并且在進行去庫存操作。數據顯示,4月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29.58萬噸,達到22個月低位,同比下滑21.2%,這與當月中國整體進出口10%以上的增長構成鮮明反差。
2月份以來,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內銅進口虧損逐步縮減,在這個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對銅進口是有利的。通過計算,從2月初到5月9日時人民幣對美元最高水平,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1.42%,銅進口也從2月份虧損3200元/噸變為虧損530元/噸,人民幣升值對于虧損的下降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銅進口有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進口盈虧、國內需求和融資銅規模。從進口盈虧來看,進口虧損的縮減對銅進口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國內銅需求依舊溫和,再加上2013年融資銅規模因資金需求下降而縮減,人民幣升值對銅進口提振是有限的。缺乏中國的強勁買盤,銅價反彈不具備持續性。
外匯局新規
將壓縮融資銅規模
從2013年初開始,中國融資銅規模就不斷縮減,表現在保稅區銅庫存下降以及銅進口逐月下滑。數據顯示,保稅區銅庫存從年初的80萬噸左右下降至4月底的51萬噸左右,而精煉銅進口從年初的24.3萬噸降至3月份的21.9萬噸,預計4月份將進一步下降至20萬噸左右。
熱錢持續流入引發政府的干預。5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加強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加強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這將沖擊融資銅。
融資銅模式的主要盈利點有三塊:信用證息差、人民幣升值帶來收益和轉口貿易收益,外匯局新規將封殺這三塊的盈利空間。首先,央行近期的申明都表示高層對熱錢流入擔心加劇,外匯局的《通知》就是要堵住熱錢無序流入的渠道,間接造成人民幣升值勢頭趨緩,對融資銅的前兩項收入有一定不利影響。其次,《通知》還規定,中資行與外資行分別以75%與100%為參考貸存比標準,一旦中外資銀行外匯貸存比超過上述參考貸存比,應在每月初的10個工作日內將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調整至下限以上,這將迫使國內銀行收緊外匯貸款額度,以滿足《通知》要求,由此造成的美元信用證貸款進一步收縮,亦將限制融資銅規模。最后,《通知》關于轉口貿易的規定亦引發關注:“B類企業轉口貿易項下外匯收入,應在其進行相應轉口貿易對外支付后方可結匯或劃轉;同一筆轉口貿易業務的收支應在同一家銀行辦理;新簽訂的轉口貿易合同,其收入和支出的結算貨幣應同為外匯或人民幣”,這意味著融資銅獲得人民幣和美元息差,以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收益下降,融資銅貿易將進一步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