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期貨國都期貨坐等合并 誰唱主角懸念叢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西南證券與國都證券合并議案獲得股東高票通過后,前期被暫停的收購西南期貨事項再次浮出水面。不同的是,此次合并完成后,新的變數產生,新的西南證券將擁有對國都期貨62.31%的控股權,面對一…
西南證券與國都證券合并議案獲得股東高票通過后,前期被暫停的收購西南期貨事項再次浮出水面。不同的是,此次合并完成后,新的變數產生,新的西南證券將擁有對國都期貨62.31%的控股權,面對“一參一控”的規定,原本將被西南證券控股70%的西南期貨,命運頓時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原計劃的直接收購目前變成了三種可能,或參股、或放棄、或合并。不過,在西南證券與國都證券合并走完法定程序之前,此事恐怕還難有定論。西南期貨和國都期貨兩家公司高層也分別對《證券日報(微博》記者表示“目前重啟收購的事宜還沒有消息”和“尚不知情”。
而記者接觸到的西南期貨和國都期貨的人士則表示,現在沒聽到有什么新的變化,是走是留有各自打各自的“小算盤”,大部分只能坐等公司的決定。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西南證券原計劃對西南期貨逐步加大控股比例來看,退而求其次參股西南期貨可能性不大;從之前收購的力度來看,西南證券顯然并不甘心放棄,但此類“放棄”事例在業界并非沒有;而將兩家期貨公司合并,比直接收購更為劃算,不僅限制較少,還符合目前期貨業發展的趨勢,因此后兩種可能性較大。
“轉身份”道路很曲折
位于重慶的西南期貨,從傳統的期貨公司轉變為券商系期貨公司的道路有些曲折,其內部整合過渡時期恐怕還要延續一段時間。對于收購西南期貨,西南證券已經數次“戰略性”擱置,最近的一次是,由于需要盡快推進西南證券與國都證券的合并,西南證券于去年6月發布公告稱,因推進與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事宜,根據相關監管規定,在與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重大重組事項獲得證監會批準前,該公司將暫停增資控股西南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據此前公告的方案顯示,西南證券擬出資9863萬元,認購西南期貨7000萬元股權,將西南期貨的注冊資本由3000萬元增至1億元,并就此持有西南期貨70%的股權。
“目前重啟收購的事宜還沒有消息,”西南期貨總經理張志日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此事需要股東決定,同時又涉及上市公司,如果有了消息,肯定會出公告。
關于收購西南期貨的歷程,早已有之,但又不是一帆風順。光收購文件,就簽訂了兩次,中間還經歷了西南證券借殼上市,到現在,前后已過去了4年光景。據了解,2008年,西南證券董事會通過了《關于調整增資控股西南期貨的議案》,隨后,西南證券與西南期貨兩家股東公司迅速坐到一起,簽訂了《西南期貨增資協議》,協議約定,增資后將持有其60%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不過該項議案在隨后的股東大會上被否決,因為當時西南證券急于完成借殼上市,因此用這樣一種方式暫時擱置了控股西南期貨,這件事當時還被媒體和業內稱為“戰略性”放棄。此后的2009年2月,西南證券順利在A股上市,成為國內第9家上市的券商。
張志告訴記者,目前西南期貨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西南期貨網站上,記者也看到,該公司目前正在招聘新人,并表示“期貨業正在飛速發展,為滿足現階段公司發展的需要,誠邀高素質的有志之士加盟”,從內部一些員工處,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公司人員結構穩定,并沒有出現大的波動。
此前,記者也從不同渠道了解到,西南期貨內部一直在進行著各方面準備工作,包括人員、崗位和部門等方面的調整和整合。而記者在證監會本周三(1月9日更新的“期貨公司變更注冊資本申請受理及審核進度公示表”中看到,西南期貨的變更注冊資本申請材料已于2011年12月30日被接受,并于本周三被“通知補正”。
“放棄”與“合并”可能性并存
北京一位期貨業人士表示,兩家券商的合并再度使收購西南期貨事宜被擱置,真是“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在西南國都兩券商合并后,由于“一參一控“的規定,西南證券不可能同時控股西南期貨與國都期貨。他評論說,原計劃的直接收購已經出現較大變數,雖然西南證券的公告里說的是“暫停”,但“事已至此”,新的西南證券此后將面臨三種選擇,或參股、或放棄、或合并。
南方一家券商系期貨公司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對西南期貨參股是可以的,但從此前西南證券對西南期貨由60%-70%,逐漸加大控股權的力度來看,參股西南期貨或可能性比較小。根據目前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全部66家券商系期貨公司中,大多都是全資控股或作為第一大股東控股,參股期貨公司的券商極少,僅有北京的英大期貨、陜西的長安期貨、浙江的寶城期貨、廣東的廣永期貨4家券商參股的期貨公司。
該人士表示,“放棄收購西南期貨”和“西南國都兩家期貨公司合并”兩者的可能性并存,都有支持其達成的充分理由。
據了解,此次西南證券對國都證券吸收合并完成之后,將獲得國都期貨62.31%的控股股權,由此西南證券也補齊了“全牌照金融超市戰略”的最后一塊——中間介紹(IB業務牌照和期貨公司。此前的2010年,西南證券就已經取得直接投資、資產管理、融資融券、“三板”業務四塊新業務牌照,成為國內獲取創新業務牌照最多的券商之一。
“西南期貨本身沒有多少營業部優勢,也不是中金所會員,前期西南證券收購西南期貨也并未實質性達成。而控股較優質的期貨公司,而放棄另一家的事情也有前例,比如國元證券當年放棄國元期貨,收購五礦海勤期貨一事。”該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據了解,國元證券在2010年收購海勤期貨時,將其所持的國元期貨股權賣給自己的控股股東國元集團。當時國元證券高管層解釋,“一買一賣”完全是遵照監管部門的相關要求。如果不賣國元期貨,將違反同一主體控股期貨公司不能超過1家的規定;如果不買海勤期貨,國元證券控股的國元期貨曾被行政處罰,國元證券至少在2011年6月29日前不能取得IB業務資格。
而海勤期貨當時已具有金融期貨資格,還是中金所的交易結算會員,且資質較為優良,收購之后,至少可以提前1年擁有開展股指期貨IB業務的資格。
資料顯示,西南期貨目前除了重慶本部外,在上海還設立了一家營業部,但從2001年設立營業部以來,該公司再也沒有在外埠進行營業部的設立,在規模擴張上面一直處于停頓狀態。西南期貨目前也不是中金所會員,無法進行股指期貨業務。反之,國都期貨目前是中金所的交易結算會員。國都期貨網站顯示,國都期貨注冊資本2億元,總部在北京,目前有鄭州、大連、上海、合肥4家營業部。而西南期貨注冊資本目前仍為3000萬元,由重慶城市交通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99%、重慶萬南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
合并路較現實亦順應潮流
合并,對于時下的期貨業來說,成了一個“時髦詞”。2011年下半年,中國國際期貨和中證期貨分別以3.875億元和3億元并購了珠江期貨和新華期貨,這成為國內期貨業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兩宗并購案,期貨公司“強強聯手”熱潮再度升溫。業界和媒體由此認為期貨業已經開啟了并購時代,2012年將成為期貨業并購年,公司之間的合并將逐漸增多。
“西南期貨和國都期貨的合并完全有可能,且較為符合目前行業發展的趨勢,合并比收購更劃算,監管層也鼓勵期貨公司之間的兼并重組,而且在這方面限制較少,屬于更為現實的一個選項。”
上述券商系期貨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單從期貨公司角度來看,國都期貨和西南期貨都沒有收購對方的實力,唯有外力推動,比如券商及政府層面的推動,才可以達成,而此次重慶為了打造西部金融圈推動了兩家券商的合并,這樣看來,也會有動力推動期貨公司之間的合并。
有期貨業高管表示,機構已經開始逐步進入期貨市場,期貨市場正在由量向質轉向和提升,期貨公司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引導和服務角色。通過兼并重組,可以做大做強期貨公司,加速期貨公司洗牌,以承接機構入市的市場大發展的需要。而期貨業的兼并重組,仍需要外部條件支持和推動。
從監管層的態度來看,對期貨業的兼并也是較為支持的,高層官員多次表示“推動期貨公司通過兼并、重組等多種途徑做優做強”,而且在監管要求上制定了規則鼓勵兼并重組。
不過該人士也表示,目前政策指向、券商意向、業界的想法都會不由地指向兩家期貨公司的合并,但最終的結果的揭曉還需時日。
有資料顯示,不斷地合并或并購將使目前數量繁多的期貨公司逐漸減少,目前國內期貨公司約為160家,而在美國只有50余家。監管層的目標是把期貨公司數量降低到百家甚至更少,以兼并收購來迅速提升行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