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思路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股市持續低迷,期指跌跌不休,在成交量沒有有效放大的前提下,投資者操作上仍需以對沖思路去面對。貨幣政策仍未放松央行數據顯示,11月廣義貨幣供應(M2同比增長12.7%,較10月份低0.2個百分點…
股市持續低迷,期指“跌跌不休”,在成交量沒有有效放大的前提下,投資者操作上仍需以對沖思路去面對。
貨幣政策仍未放松
央行數據顯示,11月廣義貨幣供應(M2同比增長12.7%,較10月份低0.2個百分點,增速創近十一年新低;M1同比增長7.8%,增速創三年最新低。實證經驗表明,當M1增速超越M2,特別是兩者形成金叉時,股指會有較好表現,M1增速低于M2時股市則表現不佳。目前來看這樣的低增速還要維持一段時間,A股依舊面臨貨幣“寒冬”。不久前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所釋放出來的流動性更多是為了對沖熱錢外流對國內流動性的負面沖擊,而外匯占款快速下降會使部分銀行流動性緊張,新增貸款必然受到影響。
另外,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都不理想,工業增加值跌破13%—14%運行區間,PMI連創32個月新低,發電量增速創年底新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出現快速回落,出口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不容樂觀,國內經濟減速跡象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目前股市的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即由“數據下滑—調控放松”轉變為“數據下滑—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回落”的擔憂上來。內有宏觀“調結構”的影響,外有出口增速減緩的制約,很多上市公司處在“內憂外患”的尷尬局面中。最新公布的三季報顯示,滬深兩市共有808家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了負增長,上市公司業績如此高密度集體滑坡是不多見的。今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降的趨勢已經確定,市盈率、市凈率也必然會隨著業績下滑而上升,“估值底”目前未必是底。
新股持續擴容速度不改
目前很多投資者都把希望寄托在管理層暫停新股發審上,但是筆者認為這是不現實的。因為早在2009年6月,證監會就公布了IPO新規,要讓新股發行“市場化”,而目前一級市場申購仍然積極,IPO料將持續,未來市場面臨壓力仍較大。另外,本周兩市共有23家公司共計27.38億解禁股上市流通,解禁市值約334億元。按照目前每天400多億成交量計算,本周解禁市值對A股有一定的壓力。
目前我們建議投資者以對沖思路為主,可從滬深300指數里選出3—5只股票,進行買入,同時等比例金額賣出股指期貨進行對沖,只要選出的股票組合能夠跑贏滬深300現貨指數,即指數下跌時股票組合比滬深300指數跌得少,指數上漲時股票組合比滬深300指數長得多,年化收益率將會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