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投資逾1500億元——鋼鐵業減污降碳迎難而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前,我國鋼鐵業超低排放改造正積極展開。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共有251家企業、6 81億噸左右粗鋼產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投資已超…
當前,我國鋼鐵業超低排放改造正積極展開。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共有251家企業、6.81億噸左右粗鋼產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投資已超過1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鋼鐵業市場形勢嚴峻,遇到了需求減弱、原燃料價格高企、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等困難和問題。今年1至7月份,中鋼協重點統計會員企業利潤總額936億元,同比下降63.4%。7月份,全行業出現月度虧損,中鋼協重點統計會員企業虧損96億元,在列入統計的90家企業中,63家當月虧損。效益滑坡,對于企業推進超低排放改造、開展低碳轉型探索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資金投入和未來預期兩個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鋼鐵業市場形勢嚴峻,遇到了需求減弱、原燃料價格高企、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等困難和問題。今年1至7月份,中鋼協重點統計會員企業利潤總額936億元,同比下降63.4%。7月份,全行業出現月度虧損,中鋼協重點統計會員企業虧損96億元,在列入統計的90家企業中,63家當月虧損。效益滑坡,對于企業推進超低排放改造、開展低碳轉型探索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資金投入和未來預期兩個方面。
何文波表示,面對市場的嚴重沖擊,鋼鐵企業當期效益急轉直下,計劃的建設項目能否如期進行,是否會出現鋼鐵企業對計劃的調整,目前來看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不同企業會有不同的處置方式,協會已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開始全面跟蹤調查。
隨著鋼鐵業節能減排向縱深推進,工作難度也在加大。污染物排放要求更高、節能降耗進入發展瓶頸期、低碳轉型面臨多重任務目標等,都是企業繞不開的挑戰。
從鋼鐵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進展看,重點地區預計2022年底基本完成。近日,河北省率先提出在已完成12家鋼鐵企業創A的基礎上,利用3年時間實現河北省鋼鐵企業全面創A。同時,超低排放改造的整體要求在逐步提高,河北省執行的新版《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相較于此前一版標準,在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方面要求均有大幅提高。
從鋼鐵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進展看,重點地區預計2022年底基本完成。近日,河北省率先提出在已完成12家鋼鐵企業創A的基礎上,利用3年時間實現河北省鋼鐵企業全面創A。同時,超低排放改造的整體要求在逐步提高,河北省執行的新版《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相較于此前一版標準,在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方面要求均有大幅提高。
從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看,“雙碳”目標的“1+N”政策體系逐步建立,一系列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陸續出臺,對行業加快推進低碳轉型提出了更為先進的指標要求,比如“到2025年煉鐵、煉鋼工序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產能比例達到30%”“短流程煉鋼占比到2025年達15%以上,2030年達20%以上”等,低碳轉型工作面臨著多重目標背景下的高質量轉型壓力,時間緊、任務重。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國鋼鐵行業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堅定不移繼續做好超低排放改造,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的鋼鐵清潔生產基地。“越是處于行業低谷期,企業越應苦練內功,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以危機為契機,化壓力為動力。”劉炳江表示。
據何文波分析,市場壓力會促進環境技術和工程的行業共性技術協同研發,促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從而變危為機。為此,鋼鐵企業要通過評估,實現對技術方案和工程進度的整體優化;政府要進一步優化政策導向,強化獎優罰劣,促成優勝劣汰。“兩促進”是市場沖擊可能帶來的正面效果,“兩優化”(優化實施方案、優化政策導向)是實現和強化這種效果的必要措施。
“十三五”期間,河鋼集團在煙氣污染物治理方面形成了多工序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技術路線,主要能環指標居行業領先水平,其技術成果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河鋼正在建設新一代全流程綠色智能鋼鐵基地,通過工藝流程變革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河鋼集團副總經理李毅仁表示,河鋼旗下張宣科技正在實施全球首例氫冶金工業化示范工程,一期項目預計2022年底前投產。到“十四五”末,河鋼集團將形成380萬噸的清潔煉鋼原料的氫冶金產能。
“十三五”期間,河鋼集團在煙氣污染物治理方面形成了多工序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技術路線,主要能環指標居行業領先水平,其技術成果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河鋼正在建設新一代全流程綠色智能鋼鐵基地,通過工藝流程變革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河鋼集團副總經理李毅仁表示,河鋼旗下張宣科技正在實施全球首例氫冶金工業化示范工程,一期項目預計2022年底前投產。到“十四五”末,河鋼集團將形成380萬噸的清潔煉鋼原料的氫冶金產能。
以生態環境領域重大需求為導向,河鋼集團積極打造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及產業化輸出平臺。今年5月31日,其組建的大河生態環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揭牌。作為河北省生態環保領域“第一家國資國企平臺”,該公司將充分發揮資源、融資、管理、人才優勢,從戰略咨詢、科技創新、產業服務等方面發力。
從發展趨勢看,隨著鋼鐵市場優勝劣汰步伐加快,企業間的競爭力差距日益拉大,將出現分化和整合并行的態勢。如何統籌多目標下的動態平衡,在綠色低碳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將是鋼鐵業的一場大考。
從發展趨勢看,隨著鋼鐵市場優勝劣汰步伐加快,企業間的競爭力差距日益拉大,將出現分化和整合并行的態勢。如何統籌多目標下的動態平衡,在綠色低碳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將是鋼鐵業的一場大考。
數據顯示,達到超低排放的鋼鐵企業相比未完成超低排放的企業,噸鋼環保運行成本高出100元以上。“在環保成本上浮而利潤水平大幅下行形勢下,成本的差異將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提醒,超低排放改造(包括已完成改造的企業)應全面考慮、系統優化、整體設計、精準控制,在穩定實現超低排放要求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能耗、物耗,實現減污降碳、降本增效。
“實施減污降碳,邁出了鋼鐵業低碳發展的第一步。”范鐵軍建議,面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任務,需要充分利用鋼鐵企業環保績效“創A”的影響力,將廢氣、廢水、固廢等污染物治理與碳排放目標有機結合、統籌考慮,形成任務明確、角度全面、標準統一的政策要求及政策環境,真正讓A級企業成為鋼鐵企業綠色發展的“標桿”,達到示范引領作用。
“實施減污降碳,邁出了鋼鐵業低碳發展的第一步。”范鐵軍建議,面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任務,需要充分利用鋼鐵企業環保績效“創A”的影響力,將廢氣、廢水、固廢等污染物治理與碳排放目標有機結合、統籌考慮,形成任務明確、角度全面、標準統一的政策要求及政策環境,真正讓A級企業成為鋼鐵企業綠色發展的“標桿”,達到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