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2022年工作會議提出,要切實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主動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貨幣金融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加大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周四表示,2022年要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統籌兼顧總量和結構。
一方面,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另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也有貢獻。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積極做好“加法”,繼續實施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做好兩項直達工具的轉換工作,用好新設立的碳減排支持工具、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向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貸款投放。
財政和貨幣政策將更加協調聯動,貨幣政策或發揮更大作用
此前召開的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孫國峰指出,要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提高逆周期調節能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先立后破,穩扎穩打,持續在調結構上做好加法,發揮促進穩增長的積極作用。
市場人士表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意味著明年貨幣政策需要保證貨幣總量略有寬松,同時引導資金價格下行。與貨幣政策配套,財政政策將通過采用擴大杠桿、提前支出、減稅降費的擴張型財政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出力度,通過保市場主體實現保就業。
他們并認為,明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或將以“雙寬”為主要特征。下半年若國內經濟轉強,即季度GDP同比穩定在5%以上,貨幣和財政政策都有邊際收緊的可能。政策組合的主要目標除穩定經濟大盤外,還將綜合考慮控制宏觀杠桿率、抑制通貨膨脹、穩定人民幣匯率和減小美聯儲啟動加息等內外部因素的影響。
東吳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陶川認為,2022年財政政策可能是階段性發力,貨幣政策可能要承擔更大作用。財政政策的發力可能集中在明年上半年,因此貨幣政策可能會在全年穩經濟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后續宏觀政策會靠前發力,其中財政方面的新增專項債部分額度已提前下達,估計明年一季度會發行完畢,以確保政府投資在明年上半年穩增長壓力較大時段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王青并指出,為控制專項債發行成本,明年一季度央行將推動市場流動性進入較為寬松狀態,引導市場利率適度下行。另外明年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為配合相關融資需求,明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將保持穩中向寬取向,降準有望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