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30億拋售地王股權 掙扎擺脫南京土地"漩渦"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從昔日“全國總價地王”的風光到如今29.7億轉讓部分股權,中冶與南京下關地王的故事仍在續演。 近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出公告,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南京臨江老城改造建…
從昔日“全國總價地王”的風光到如今29.7億轉讓部分股權,中冶與南京下關地王的故事仍在續演。
近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出公告,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南京臨江老城改造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旗下三家全資子公司正掛牌出售,作價29.7億元,掛牌截止時間為2014年2月27日。
公告顯示,該三家子公司分別為,南京龍江灣置業有限公司、南京港寧置業有限公司、南京立方置業有限公司。其中,南京龍江灣置業有限公司轉讓60%股權,掛牌價格約9億元;南京港寧置業有限公司轉讓60%股權,掛牌價格約11.68億元;南京立方置業有限公司轉讓100%股權,掛牌價格約9.02億元。
據了解,中冶持有南京臨江公司98.52%的股份,而南京臨江公司則是競得“南京下關地王”的公司。
歷史資料顯示,在2010年9月19日的南京土拍會上,南京臨江公司以總價200.34億元將南京下關濱江1號地塊和3號地塊收入囊中,兩宗地塊也就此披上當年“全國總價地王”的光環。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額達到400億元。
時隔兩年,已攬得南京土地出讓史上總價最高的兩幅地塊的中冶,在2012年11月再度出擊,并以56.2億元將下關濱江2號地塊“納入版圖”。
然而,此后半年余,下關地王卻泛起漣漪。2013年7月,南京市國土局宣布收回中冶下關濱江2號地塊。
彼時,南京市官方解釋為,下關濱江2號地塊掛牌出讓成交后,地塊的開發建設條件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目前地塊內除南京鐵路西站貨場以外的棚戶區居民和工企搬遷工作已完成,但由于西站貨場異地復建工作十分復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按原約定期限向受讓單位交付土地。
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提升和整合下關濱江商務區功能、完善商務區規劃布局,市政府對下關濱江商務區的規劃進行了局部優化,其中涉及到2號地塊原出讓時約定的規劃建設條件也相應發生了變化。
在下關2號地塊被收回后,對于剩下的1號地和3號地開發,中冶的信心似乎也產生了動搖。2013年8月,中冶前董事長經天亮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冶決定放棄1號地發展,僅主力開發3號地。
但該公司2013年9月卻發布公告“糾偏”,由于1、3號地塊整體開發體量較大,項目開發周期較長,為保證項目投資收益,中冶將優先集中力量推進3號地塊的開發,并將在1號地塊開發中尋求引入戰略合作伙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次將三家子公司掛牌出售,即意味著原“下關地王”的部分出售。對此,亦有人士猜測這些土地很可能來自下關濱江1號地塊。
“這次股權轉讓,可能意味著下關濱江1號地塊正在加緊動作,這對南京的老下關濱江地區是個好事。”該業內人士指出。
據其分析,由于下關濱江地區的拆遷量大,中冶在投入巨額資金進行一級開發后難以為繼,拖延了濱江區域的建設進度,對部分土地進行股權轉讓有利于地塊的加速推進。
而市場分析指出,中冶獲取下關1號地塊時的成交價高達121.41億元,這也意味著,即便此次地王易主,也是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