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期貨是誰的利器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由于鐵礦石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給現貨交易帶來了較大的風險,而鐵礦石期貨推出后,對于穩定現貨交易、規避因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具有現實的作用,能夠滿足實際操作中的需要 由于鐵礦石期…
由于鐵礦石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給現貨交易帶來了較大的風險,而鐵礦石期貨推出后,對于穩定現貨交易、規避因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具有現實的作用,能夠滿足實際操作中的需要
由于鐵礦石期貨將有效規避由于價格波動所導致的交易風險,因此有專家預期今后鐵礦石進口貿易量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在自由貿易區內的港口貿易
鐵礦石期貨合約自上周五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稱“大商所”)成功上市以來,正如人們此前所預期的那樣,價格走勢平穩,交易活躍,成交量穩定。投資者十分關心鐵礦石期貨未來走勢如何?如何在利用其進行投資獲利的同時,進行套期保值和對沖風險?在當前鐵礦石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有何現實意義?帶著這樣的問題,中華工商時報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長期利多
來自大商所的消息顯示,鐵礦石期貨上市首日成交額即達到330.34億元,交易量即達33.87萬手,持倉量達到7.87萬手。開盤短短兩個多小時,交易量就已達26萬手,按照100噸/手計算,對應的鐵礦石交易量達到2600萬噸,這相當于中國港口數天的鐵礦石到貨量。其中主力合約1405成交30.08萬手,收盤結算價975元/噸,漲1.77%。本周一、二,總體交易量均維持在10萬多手,成交額均達到100多億元。
國元期貨專家表示,從中長期走勢來看當前諸多利好因素將占據主導作用,將支撐鐵礦石價格長期保持強勢,比如宏觀經濟復蘇、進口量創新高、下游需求旺盛、港口和鋼廠可用庫存平穩、四季度傳統強勢、掛牌價偏低等等;但由于四大礦商增產及中國鋼鐵產能擴張受限,從長周期來看,對鐵礦石價格構成制約。
至于今年底至明年初的行情,中鋼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進在接受中華工商時報采訪時表示,從現貨背景來看,年底將迎來諸多利多因素,比如當前貨源供應沒有明顯增大,真正投放市場交易的現貨不多,以長協形式鎖定的固定買家居多,所以買到主流礦山的貨不容易,在這種市場缺貨的情況下,買家在參照月度指數的基礎上還有權進行溢價交易,是買方市場。
另一個利多因素是,在鐵礦石領域,進口礦石占60%-70%,國產礦石占30%-40%。而國產礦石中90%是精粉,這些精粉是通過浮選得到的。而在冬季由于浮選所需的水遇冷會凍結,所以冬天國產礦精粉供應會減少,則意味著價格將走強。預期價格將維持在120-140美元/干噸。
錢進同時強調利空因素也是存在的。由于在國家政策層面不會再次推出類似4萬億刺激政策,也不會投放很大規模的資金來拉動經濟,因此,房地產、基建、工程機械、汽車制造等傳統上的鋼材消耗“大戶”在近期對于鋼材的需求都會受到影響。另外,年底本來就是鋼材消費淡季。
克險謀利
據大商所研發部王偉筠對中華工商時報記者透露,在鐵礦石期貨上市時,多位國際鐵礦石期貨專家曾表示:“中國有鐵礦石現貨市場,國際上最大的鐵礦石現貨貿易在中國,這是國際上其他交易所不能比擬的優勢。”錢進則進一步從現貨貿易商角度談了利用鐵礦石期貨進行對沖風險和投資獲利的意義。
錢進表示,現貨貿易商承擔的主要風險是買賣時間差,比如鐵礦石價格下滑時,貿易企業一邊買入鐵礦石,一邊將鐵礦石賣給鋼鐵企業,通過快速倒手對沖風險,但這樣做總有時間差。如果由于不能及時賣出而導致鐵礦石堆在港口,則除了會面臨資金占壓風險以及倉儲成本風險外,還會面臨虧噸損失。若想避免買賣時間差導致的風險,可進行無風險的背對背交易,即買單的同時已鎖定客戶和價格,但在實際交易當中達成這種交易方式的幾率很小,因此如果單純依靠背對背的交易方式來克服風險,不僅很難做到,而且會大量損失市場占有率。但有了鐵礦石期貨,則完全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來鎖定利潤、對沖風險。
錢進舉例道:假設當前鐵礦石現貨行情價格為130美元/干噸,期貨價格為131美元/干噸。可以130美元/干噸價格買進現貨,以131美元/干噸價格賣出期貨,即可鎖定利潤1美元。一個月后現貨市價和期貨價格均漲至135美元/干噸,此時可以135美元/干噸價格將現貨賣出,以135美元/干噸價格買入期貨。現貨交易掙到5美元,期貨交易虧4美元,總體贏利1美元。
錢進表示,通過套期保值可以對沖風險,同時還避免了價格波動風險,一周可做3票,可使經營規模擴大,并且減少資金成本上的壓力,大大提升企業競爭力。期貨是現貨貿易商的利器。
現實需要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鐵礦石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給現貨交易帶來了較大的風險,而鐵礦石期貨推出后,對于穩定現貨交易、規避因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具有現實的作用,能夠滿足實際操作中的需要。
王偉筠向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披露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作為原料的鐵礦石與下游產品價格并非同步聯動,波幅遠大于下游產品。”比如,去年鋼材價格長時間處于低位,但只要鋼材價格稍有上漲,進口鐵礦石便立即跟漲,且漲幅遠遠高于鋼材價格。如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中旬,短短20天時間進口鐵礦石價格漲幅高達38%,噸鋼成本由此上升422元,而市場鋼材價格僅上漲106元/噸左右;而當時鋼產量并沒有增長,進口鐵礦石也沒有增加,進口鐵礦石價格暴漲的原因根本不是供求關系發生了大的變化,而僅是小樣本指數的變化直接決定了市場價格。
仍以今年年初為例,在當時中國港口庫存近1億噸的情況下,指數價格仍然由2012年年末的115美元/噸大幅升至2013年1月的160美元/噸,指數走勢嚴重背離了現貨市場的供求關系,僅僅由2、3艘船幾十萬噸的招標價,就決定整個市場幾百萬噸,以及整個港口上億噸庫存的價格,不僅存在較大的人為操縱風險,對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買方市場更是極大的不公平。
王偉筠透露,為應對國際不合理定價機制,2012年5月8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等機構在京建立了“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但這是一個一對一的現貨交易平臺,在非標準化交易和非集中撮合交易方式下,市場流動性小,去年4月份開業以來至5月8日,平臺總成交133筆,總成交量1344.13萬噸,交易量僅為進口量的2%左右,價格影響有限;同時,在現貨交易機制下,產業鏈一方的獲益必然以產業鏈上對手方的受損作為代價,價格波動風險只是在整體產業內部不同的產業環節間相互傳導,產業內部的風險無法轉移到產業外部,因此,并不能夠減少整個產業鏈上的總體風險。
而在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貿易價格確定均來自于衍生品市場定價,通過衍生品市場交易,現貨企業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交易方式對沖現貨經營風險、提前鎖定成本或利潤率,將企業經營風險轉移出去。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推出鐵礦石期貨對于形成公開合理的市場價格、同時通過期貨市場對沖風險有著現實的需要。
生逢其時
“大商所的歷史經驗也表明,鐵礦石期貨在上市之初市場表現就如此活躍,這在諸多新上市期貨品種中是十分突出的。”王偉筠表示。這一點正如本文開頭所描述的那樣。而其他期貨品種,例如焦炭期貨上市后,曾經經歷了一年多的培育過程才逐漸活躍起來,有了一定的成交量。
鐵礦石期貨的誕生,是以鮮明的時代需求為背景的。王偉筠表示,1980年以前,國際鐵礦石貿易采用的是長期合同價模式,市場無波動也就談不到避險需求。1980年至2010年采用年度談判的“長協”定價模式。但從2009年開始,由于長協談判破裂,鐵礦石國際貿易進入了以指數、現貨多元定價模式并存,至目前現貨指數定價開始成為市場主流的階段,這一階段鐵礦石價格隨行就市,定價短期化,價格波動也頻繁劇烈,國際鐵礦石衍生品市場建設即是在這一背景下起步的。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也被挾裹著進入了鐵礦石期貨交易機制里。
據大商所提供的資料,2010年,鐵礦石的年化價格波動率為18.6%,2012年達到24.3%。2012年我國港口平均鐵礦石庫存為9400萬噸,按主流現貨年平均價格900元/噸計算,產業每月承擔的鐵礦石價格風險為116億元,而2012年我國80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總額僅為15.8億元,原料價格風險是利潤的7倍以上,企業經營雪上加霜,產業迫切需要風險管控工具。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鐵礦石期貨應運而生,因此必然交易活躍。
防范投機
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鐵礦石期貨如何有效防范人為操縱所帶來的市場風險,因為這種風險在股票市場上時有發生,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現實和潛在的風險。對此,王偉筠表示,這樣的風險在制度設計上就已經被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了。比如,鐵礦石期貨設有期貨撤倉制度,根據該制度,最大的持倉量不得超過6000手,在交割月不得超過2000手,有了這樣的嚴格限制,炒家很難通過不理性的投機手段將價格炒高。另外,在套期保值方面,對于具有國際優勢的礦山企業,大商所只審批賣出套期保值,不審批買入套期保值。
此外,大商所還實行漲跌停板制度、保證金制度、限倉制度、大戶報告制度、強行平倉制度、異常情況處理、風險警示制度等風險控制措施,以達到防范和化解風險的目的。
而在客觀上,因鐵礦石現貨市場流通量大、市場化程度高,期貨市場相對難以操縱。2012年我國鐵礦石表觀消費約為12億噸,市場規模近1.2萬億。另外,我國港口有大量可供交割的庫存,2012年港口庫存超過9000萬噸,并且港口物流便利,這部分庫存在適當的時機可隨時用于交割,能夠有效地對市場不理性的炒作行為形成威懾。
港口戰略
由于鐵礦石期貨將有效規避由于價格波動所導致的交易風險,因此有專家預期今后鐵礦石進口貿易量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在自由貿易區內的港口貿易。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通過青島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了解到,正如前文錢進所說的,當前真正投放市場交易的鐵礦石現貨并不多,在現貨市場不景氣的狀態下,貿易商及客戶會紛紛轉向期貨市場。另外,由于國家行政審批正在逐步放開,鐵礦石進口也將進一步放開,這樣一來,許多原來不是這個行業的人也會紛紛加入這個行業,貿易商會越來越多,貿易量也會越來越大。所以,這兩方面的利好因素都將促進鐵礦石向好的趨勢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大商所也可大力發展港口戰略,即加強大商所與自貿區港口的合作,通過倉儲與港口聯合,有效組織港口貨源,從而廣泛吸引產業和客戶。
另外,國內鋼鐵企業由于長期產能過剩,一直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鐵礦石期貨推出后,可提前鎖定成本。如果大商所的港口戰略運作得好,中國將能夠獲得鐵礦石價格更多的話語權,對于以后平抑鐵礦石價格以及緩解國內鋼鐵產能過剩、提高效益都是有好處的。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天津榮程集團停擴鋼鐵產能 逆市進軍白酒業 下一篇:短期鐵礦石將繼續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