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多措施控制鐵礦石成本
來源:期貨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些大型鋼企開始協商調整產品結構、避免惡性競爭,另一些規模較小的鋼企則采取用非主流礦替代部分主流礦、降低鐵礦石庫存、減少產能等方法來改善經營。 日前,記者從礦企人士處了解到…
一些大型鋼企開始協商調整產品結構、避免惡性競爭,另一些規模較小的鋼企則采取用非主流礦替代部分主流礦、降低鐵礦石庫存、減少產能等方法來改善經營。
日前,記者從礦企人士處了解到,國內礦商整體長期處于盈利狀態。相形之下,國內鋼企則飽受原料、產品價格“剪刀差”之苦,近年來行業大面積虧損,一些保持盈利狀態的企業利潤也大幅縮水。
據了解,我國國產鐵礦石由于品位較低,遠不能滿足國內鋼鐵生產需要,而前階段國內鋼鐵產能則持續擴張,原料端供需矛盾被放大,大量進口鐵礦石融入中國。“2012年,中國進口鐵礦石7.44億噸,同比增長8.4%,鐵礦石進口依存度超過63%。”國信期貨分析師施雨辰說。
“另外,受開采成本較高等因素制約,國產鐵礦石較進口礦競爭力偏弱。”施雨辰解釋說,我國鐵礦石開采總成本超過50美元/噸,中小型礦山企業成本更高,部分甚至超過100美元/噸,而巴西礦成本不足30美元/噸,澳大利亞礦山的成本則在40美元/噸左右。
“隨著國內粗鋼產能不斷增加,中國進口鐵礦石的數量和價格也被推高,國內礦價和鋼價之間存在明顯的‘剪刀差’,鋼企經營陷入了困局。”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轉型發展階段,主要手段包括直接購買鋼坯以減少鐵礦石采購、在期貨市場上對螺紋鋼期貨進行賣出套保操作防范價格下跌風險等。
記者了解到,除了上述措施,一些大型鋼企開始協商調整產品結構、避免惡性競爭,另一些規模較小的鋼企則采取用非主流礦替代部分主流礦、降低鐵礦石庫存、減少產能等方法來改善經營。
進口鐵礦石從質量上分為主流礦和非主流礦,相對品質較好、價格較高的主流礦,非主流礦含鐵量較低、所含雜質較多,價格也較低廉。“部分擁有1080立方米以下高爐的鋼廠為了降低成本,會將主流礦與非主流礦按照所含鐵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數量進行配比,得到混合后的性價比高的礦供高爐使用。”施雨辰介紹說。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分析人士并不看好目前較強勢的礦價。“從長期供求來看,來自中國的需求增速將在明后兩年小于鐵礦石巨頭在全球的開采增速,鐵礦石價格或隨之逐漸下跌。”中銀國際分析師郭家駿分析稱,2013—2015年,對于國內礦石的需求量預期將下降至3.5億噸、2.5億噸和1.5億噸,2015年后,鐵礦石價格或下降到100美元/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