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改革 現貨不可能再“坐收盈利”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眾多跡象表明,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中速發展期,市場、政策、經營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鋼貿流通企業來說,暴利時代已經過去,資金缺口風波又襲,迫使企業改變市場策略!
眾多跡象表明,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中速發展期,市場、政策、經營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鋼貿流通企業來說,暴利時代已經過去,資金缺口風波又襲,迫使企業改變市場策略。
在最近的走訪中,筆者感受到鋼貿商與時俱進的步伐已經響起。鋼貿商面對市場風云,可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服務貴在精細
我國鋼材市場在經歷了供不應求、供求平衡的階段后,現已進入總量供大于求的階段,供求關系出現逆轉。
在鋼材市場供不應求的階段,資源為王,誰掌控資源誰就握有市場話語權;在供求平衡的階段,信息為王,知曉行情波段意味著能夠賺取差價;而在供大于求的階段,渠道為王,擁有終端客戶是鋼貿商生存之本。隨著經營環境的變化,鋼貿企業的市場策略也須順勢而變。
剛開始,從“搬磚頭”起家的鋼貿商,追求庫存存量,坐地等待客戶來取現貨。久而久之,這些鋼貿商養成惰性,疏于服務,僅滿足于賺差價、粗放經營。那時,現貨鋼貿商認為搞渠道建設“吃力不討好”,終端客戶要求過多、過高,鋼貿商投入的服務成本隨之增加,部分終端客戶不僅要求鋼貿商提前墊資,款項還不能按期到賬,鋼貿商催賬費時費力。因此,現貨鋼貿商對轉型終端服務并不看好,不能回籠資金成為了他們的顧慮。但如今,現貨鋼貿商不可能再“坐收盈利”,經營壓力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不僅要建立、維護終端渠道,還要比拼服務。成功鋼貿企業的經驗顯示,參與資金運作并不可怕,服務到位不僅讓終端客戶受益,更能加強監管,確保鋼鐵物流全流程安全。
服務貴在精。所謂精,就是要精細化服務。在維護渠道時,鋼貿企業要立足與客戶的長期合作戰略關系,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整合優化自身和社會資源。當出現供應鏈問題時,鋼貿企業要與客戶及時聯系,共同研究、提出解決方案。
策略二:市場重在盈利
在一個粗放型市場里,鋼貿企業的經營方式已然是粗放型的,也就很容易出現同質化競爭。當市場行情跌入低谷時,鋼貿企業在承受經營壓力的同時,又突然發現找不到盈利點了。其實,盈利點始終存在于市場,與行情高低無關。在粗放型經營中,鋼貿企業缺乏的并不是盈利點,而是缺乏發現盈利點的智慧?梢赃@么說,市場似埋藏在深山老林里的一座礦藏,只要善于發現、巧于開掘,就能發現常人不易得到的礦藏。
鋼鐵產業鏈上、中、下游環節眾多,看似冗長,卻隱藏了許多盈利點。以寶鋼為例,近年來,寶鋼通過市場細分,圍繞主業向兩端延伸,實現了多個盈利點開花結果。寶鋼聚焦“兩角一邊”(長三角、珠三角和西北邊疆),通過并購八鋼、兼并重組廣鋼、對寧鋼實現股權收購,以及并購福建德盛不銹鋼,初步完成了全國戰略布局。與此同時,寶鋼在多個點上出擊,形成資源開發、鋼材延伸加工、技術服務、金融、生產服務和煤化工業等六大板塊,成功轉型服務型制造業。
市場細分的目的,在于獲取多點的盈利。為了提供用鋼終端客戶滿意的高質量產品,寶鋼與汽車、家電生產商聯手成立新產品實驗室,并在全國建成50家配送服務中心(計劃在2018年達到國內60家、國外10家)。近年來,寶鋼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多方社會資源組建了上海鋼材交易中心,成為業內第三方交易平臺,旨在探索交易之外的增值服務模式。例如,寶鋼旗下的華寶信托,對富余資金進行管理運作,還提供交易后倉儲配送和信息咨詢等服務。
圍繞主業向兩端延伸服務,已經成為市場細分化的重要途徑。鋼鐵上游企業如此,處于中游的鋼貿企業也是如此。近年來,一些有實力的鋼貿商根據企業定位,或收購中小型鋼廠,或成為鋼廠投資商,或興辦鋼材市場,或建立配送加工中心,或與用鋼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或從增強控制能力著手提高一體化配送能力……伴隨市場細分化推進,鋼貿企業從中發現了原本沒有發現的盈利點,以差異化服務獲得更多的市場盈利。
策略三:經營在于靈敏
前不久,上海一家鋼貿企業董事長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他仍然堅持傳統經營模式,但是“堅持”并不等于不變。什么時候變?用他的話來說:當經營者看不到可持續發展勢頭的情況下,就該反省,并及時作出相應調整。企業經營要因敏而靈,才能規避市場風險。
該董事長告訴筆者,本世紀初,上海鋼貿行業攜手銀行業金融機構組建了融資擔保體系。由于鋼貿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眾多企業經營常常陷于資金不足的困境。因此,這個具備一定資金杠桿作用的融資擔保體系問世后,立即得到業內同行的青睞。該鋼貿企業作為融資擔保公司的發起單位之一,一下子成為4家擔保公司的副董事長或董事長單位,還到江蘇建設了一個鋼貿市場。2008年后,在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推動下,擔保公司股東限額放寬了,融資渠道拓寬了,企業較容易貸到各類款項。由于擔保公司進進出出的款項多、款額大,股東們都賺得盆滿缽滿。在這個時候,該鋼貿企業卻作出了一個令人看不懂的決策,轉讓了企業名下擔保公司和鋼貿市場的股份。為什么作出如此決策呢?這位董事長說:“當時,盡管融資擔保盈利很省力,但我們看不到可持續發展的勢頭,就退出來了!
這句相當樸素的話反映出,企業在市場里須永葆靈敏的嗅覺,才能使企業經營敏而靈、預知風險、進退自如。就在該鋼貿企業退出業內融資擔保體系后,鋼貿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資金缺口沖擊。去年,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該鋼貿企業再次主動調整經營策略,撤銷門店,精兵簡政,降本增效,以應對市場可能出現較長時間的萎靡不振。該鋼貿企業在退守的同時,加強員工培訓,練好內功,等待時機,再度出擊。
策略四:加快轉型升級
一提到轉型,尤其是在行情不好的時候,許多人都會想到轉行。其實不然,轉型是提升企業綜合素質,并不等于轉行。
目前,鋼貿行業轉型升級已然啟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服務技術轉型。在傳統服務基礎上,鋼貿企業加強用鋼終端客戶渠道建設,并根據客戶實際需求提供技術服務和新產品應用支持。例如,在推廣環保型鋼材中,許多鋼貿企業在推廣銷售Ⅲ級以上螺紋鋼中做了大量工作,有的還準備從網上撤下Ⅱ級螺紋鋼上牌資源;有的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準備為終端客戶提供零庫存服務;還有的按生產技術要求,為終端客戶提供深加工和研發新產品等服務。
二是組織體系轉型。鋼貿企業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按客戶思路和運行情況,調整企業結構。例如,鋼貿企業可成為鋼廠代銷店,收取代理費,主要承擔銷售、倉儲管理和加工配送服務;也可成為終端客戶采購代理商,先從少數市場稀有品種做起,逐步擴大采購品種和總量。
三是人力資源轉型。鋼貿企業培養復合型人才,隨時隨地滿足客戶需求,在服務過程中提出有價值的建議供客戶參考。例如,鋼貿企業可變傳統銷售為顧問式銷售,根據客戶生產用料的工藝要求,提供材料選擇和套裁的方案;盡早參與到客戶項目統籌工作中去,從專業用材角度為客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