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安鋼鐵公司煉鐵廠設備管理的回顧與展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李志生 黃義志 劉保民 (遷安聯鋼津安鋼鐵煉鐵廠) 摘要 本文針對我公司煉鐵廠設備管理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汲取匯總有益之處,為同行業的設備管理提供有益的參考信息。 關鍵詞…
李志生 黃義志 劉保民
(遷安聯鋼津安鋼鐵煉鐵廠)
摘要 本文針對我公司煉鐵廠設備管理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汲取匯總有益之處,為同行業的設備管理提供有益的參考信息。
關鍵詞 點巡檢 全員設備管理
1 引言
遷安津安鋼鐵公司是2003年投產的鋼鐵公司,是同行業中的新生力量。原有2座138m3高爐,設備裝備差,連續作業率也不高,于2007年全部淘汰。2座450m3高爐于2006年1月和2007年9月陸續投產,煉鐵設備管理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設備管理理念的轉變
(1)2006年,第一座450 m3高爐投產,調整“責任包機”設備管理理念,推行“全員參與”的設備管理模式,專業維護、崗位操作人員相結合,分廠員工全部參與到設備管理中來,不留任何遺漏死角,實現設備的動態檢查與維護,順利渡過生產設備磨合期。
(2)借鑒上海寶鋼和唐山建龍鋼鐵的“點檢定修”設備管理模式,把公司的設備巡檢制度升級為設備“點巡檢”,把關鍵設備的點檢和輔助設備的巡檢相結合。
(3)嚴格貫徹“預防、保養為主,檢修為輔”的設備管理觀念。
3完善煉鐵廠的設備管理制度
結合分廠屬“新生力量”這一實際情況,主動借鑒同行業的相關管理制度,建立適合自己的設備管理制度,備品備件管理制度,點巡檢制度,設備檢修制度,設備維護、潤滑、保養制度,設備事故管理制度等相關的設備管理制度,通過制度約束新員工的設備管理工作行為。
4改造與操作相結合
分廠的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深入各個操作崗位,收集最切合實際的設備技術改造信息,通過分析設備構造、和生產工藝實際需要。自2006年開始,先后對分廠的2座高爐及輔助設備進行內部技術改造達100多項:上料系統K4、K5兩條皮帶機絲杠拉緊裝置改造為重力自動調整拉緊裝置,大大提高了皮帶機的物料輸送能力,徹底解決這2條皮帶機堆料問題;噴煤制粉系統,加裝氮氣保護制粉的技術改造,有效提高制粉過程的安全系數,并獲得2007年天津市的同行業“技術創新”獎勵。通過對新設備的不斷技術改造,使設備的設計生產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5加強設備技術資料管理
設備的技術資料,特別是設備凋試原始資料的管理尤為重要,關鍵性的設備建立起專項設備管理檔案,設備的每項故障、故障的處理方法等原始數據均有資料可查。
6強化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管理
設備故障率的高低與設備本身的設計、結構、性能等固然有關,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于設備的使用、維護和保養,針對分廠全部是新員工,沒有操作經驗等客觀問題,分廠組織各個部門的專業人員分別開展以下工作:
(1)根據分廠設備的結構、性能、設計能力和工作環境,強化設備操作和專業維護人員的設備原理、結構、常見故障及處理等方面的培訓學習;用合理的管理制度約束操作人員的操作程序。
(2)完善、健全設備操作規程和操作標準,規范操作人員的操作行為。制定設備的非“常規”操作步驟,用特殊操作方式避免運行設備的故障停機。
(3)制定運行設備故障搶修預案。2009年3月份,在不減風、不影響高爐操作的條件下,僅用時40分鐘更換完畢2號高爐爐頂柱塞閥油缸。
(4)編制設備維護保養標準,明確設備日常生產過程中的維護保養職責,專人負責與多人協助相結合。
(5)把設備潤滑管理工作,作為一項設備管理關鍵性的工作,建立適合自己的設備潤滑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員網絡,專職和兼職潤滑相結合。
7良好的備件管理才能保證設備檢修質量
合理的備件儲備、良好的備件質量也是設備檢修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1)通過實踐和同行業對比的方法,確定易損備件的更換周期。
(2)新到備件,提前檢驗,預組裝,確保上線質量。
8津安鋼鐵煉鐵廠設備管理工作的展望
提高全體員工的技術素質,培養員工的業務素養,更進一步分析管理制度,細化各種操作標準,推進全公司的設備管理工作建設步伐。
9結束語
從2006年開始,經過4年來的探索,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設備管理模式,2008年,我分廠全年和2009年前5個月設備事故停產率為零,設備故障慢風率為零,連續20個月設備計劃檢修,在加強設備日常操作、維護、保養的前提下,僅僅利用工藝修補鐵溝的機會完成設備的檢修工作。
2008年5、6、7月連續3個月沒有檢修的情況下,順利地完成了公司的生產任務。連續的高設備運轉率,已經充分說明現在的的設備管理模式已經適合我廠的設備管理,而且管理效果非常顯著。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集團財務管理與信息化 下一篇:推行目標成本提升企業價值